“知識分子的使命,是讓人民不受騙”,這是臺灣“自由主義的領(lǐng)港人”殷海光的名言。然而,理應(yīng)筑起防騙“防火墻”的知識分子、甚至“高知”(高級知識分子)們,卻每每成為騙子的囊中之物———央視女編導(dǎo)被假“國情局長”騙財騙色、清華大學教授被親友騙去十余萬元、數(shù)百名中小學校長被山寨“教育專家委員會”蒙騙……這些我們看來有識有能的高級人才,為何會失去了判斷是非真?zhèn)蔚幕灸芰δ兀?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10 align=left>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羅大華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根源來分析,知識分子受騙的原因一般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本來有所需求,二是對騙子和行騙事件缺乏了解;三是容易產(chǎn)生憐憫之心。詐騙者往往會通過研究他們的這三種心理,投其所好,抓住弱點設(shè)下騙局!碧貏e是抓住受騙者的心理需求方面,往往一抓一個準,比如有騙子就抓住知識分子老來求一名傳于后世的心理,用“入選中華名人園”騙了京城數(shù)百名“高知”。
令人疑惑的是,讓“高知”們上當受騙的,并非是高智商的騙子設(shè)定的驚天欺詐,卻多是一些漏洞百出的“地攤級騙術(shù)”,這又是為何呢?
“嫻熟的專業(yè)技能和應(yīng)對錯綜復(fù)雜生活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領(lǐng)域!绷_大華說,“這些受騙的知識分子大多只埋頭于專業(yè),對社會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只注重專業(yè)知識,而忽略生活知識和生存技能,只注重知識的記憶和積累,不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運用。犯罪分子則利用了他們的單純善良,求得其在認知上的認同、情感上的相融,從而使他們墮入騙局!边@就印證了一個道理:木桶能裝多少水,在于它最短的一塊木板。
面對騙子的胡吹海侃時,如何避免受騙上當?羅大華強調(diào),“無論面對怎樣的誘惑都要堅持以下信念:餡餅不會從天降,貪婪之心不可有;不要輕信甜言蜜語,遇事不要輕率做決定,多問幾個為什么,多了解其人其事;多了解復(fù)雜的社會生活,學點法律法規(guī);多和身邊的人商量討論!薄 (圖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