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文:樂樂
臺灣,這片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推近到我們的眼前。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素未謀面,這個小島的一切都像你的一個老情人般熟悉,一想到可以喝到最正宗的珍珠奶茶,看到傳說中的檳榔西施,吃到“食字路口”里的眾多美食,還有阿里山的姑娘,日月潭的山水,外婆的澎湖灣,臺北的晚九朝五,西門町的明星簽唱……就不由得興奮。
有曾經(jīng)到訪臺灣的人說:臺灣這個地方并沒有想象的繁華,可是它真的讓人感覺很親切……當然,因為我們都講著同樣的語言,有著相似的習性。
如果你真的有機會踏上這座小島,以下這幾個地方自然是不可不去的,對于初次的臺灣游,當然要從經(jīng)典的地方開始。
嘉義 阿里山火車行
相信許多人去阿里山都是為了尋找歌詞里那“美如水的姑娘”,不過真正到了阿里山的山腳下,或許會忘記尋找美麗的姑娘,因為你會被俊逸的阿里山所折服。
到了阿里山,你必須要做的兩件事是坐登山鐵路和拜望神木。阿里山的登山鐵路是世界三大登山鐵路之一,環(huán)島鐵路周游券在十五天內(nèi)自由停留七個站。當火車蜿蜒盤山而上時,就猶如拾級直立般行駛,火車登山,不可謂不是個奇景。坐在老式的火車車廂里,8小時車程中,飽覽從熱帶雨林、闊葉植被到針葉植被并最終徜徉云海,穿過六十多個隧道,跨越七八十座橋梁,直至一路爬升至2274米高的阿里山站;耀眼奪目的風光,讓你久久都不能從恍若隔世的刺激中清醒過來。
流傳千年的不朽傳奇――阿里山神木,有3000多年的高齡了,離阿里山神木不遠,還有一棵奇異的三代木。三代木為同一條根上長出的祖孫三代。
尋潮流必選 西門町
有人說,“不到臺北市,不知道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道臺北的熱鬧”。西門町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匯聚之地,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前衛(wèi)的年輕人在此尋找流行。這里匯聚的小店服裝前衛(wèi)大膽,代表著日韓最新潮流。據(jù)說林青霞當年在此被星探發(fā)現(xiàn),不少懷揣明星夢的男女都到此圓夢。而且,長年有歌星在此現(xiàn)場演唱和簽名。
賞夜景必上陽明山
陽明山上有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的中山樓、坐落在山腰的林語堂故居等都值得一看。這里處處都有火山遺跡,小油坑是大屯火山區(qū)中最大的硫磺氣爆裂口,陣陣硫磺味撲面而來,馬槽溫泉、草山溫泉都很有名。晚上泡溫泉,嘗山野風味晚餐,還不能錯過山頂夜景,臺北的璀璨霓虹盡收眼底。
故宮博物院 耐看30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規(guī)模并不大,卻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里共收藏從宋至清歷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zhèn)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辟邪雕刻;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等。還有《核舟記》的原型――在桃核上雕刻的小船,船艙里坐著八個人,表情栩栩如生,核底一平方厘米左右的地方還刻了400多字的《赤壁賦》,讓人瞠目結(jié)舌。由于藏品數(shù)量巨大,據(jù)說,一個人全部看完,需要將近30年的時間。
日月潭和阿里山,是被所有國內(nèi)的人所熟知的臺灣的兩大景點,日月潭是個高山湖泊。日月潭位于臺灣中部的南投縣魚池鄉(xiāng),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湖的東北面形狀像太陽,湖的西南面形狀像月亮。這一點,看地圖,你可能會有感覺,可置身湖上,就很難分辨了。
說日潭水和月潭水的顏色不一樣,分別呈丹、碧兩色,這跟晨昏、位置、光線有關(guān)。日月潭最美之處,即是層層山巒環(huán)抱,綠水疊著青山,日月潭水域有100平方公里,一層疊出一層的景,無論遠眺近觀,處處是景,從清晨到日落,光線流轉(zhuǎn),帶來萬千氣象。
日月潭邊居住著據(jù)說只有200多人的邵族,在觀看了他們的特色民族舞蹈后,可以坐在潭邊靜靜享受這個被淡淡輕煙籠罩的美麗湖泊。即使是炎熱的7、8月,日月潭的平均氣溫也不高于22攝氏度,實在是個絕佳的避暑勝地。
墾丁 海景最美
墾丁是臺灣最南部的一個小城市,是一個小島,它的海灘非常的美,雖然臺灣大部分的城市都臨海,但這里的海景無疑是最美的。墾丁的景點多分布在它的左右兩邊恒春半島和船帆石,兩邊的景點大多都在海岸線上。在青蛙石公園海濱步道上放眼望去,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太平洋之海韻盡收眼底,湛藍的海水竟有3種不同顏色!過去就是“貓鼻頭”,這里的沙灘和海很美,是個很適合發(fā)呆的好地方。也可以開著摩托艇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在蔚藍的海面上馳騁,小艇像貼著水面飛翔的海鷗,感覺非常刺激。
到了夜晚,所有的路邊的小店都燈火通明,小攤子上賣著各種各樣的旅游紀念品,還有各種各樣的當?shù)匦〕。在這里,你可以穿人字拖、畫文身、泡PUB、喝奶茶、吃路邊攤,體驗最臺灣的地道風情。
(摘自《新華網(wǎng)》)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