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文/鮑爾吉•原野
在謀略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一般人都有兩面性:遭遇自己的難題時一籌莫展,針對別人的難題卻妙計迭出。
一個人,無論多么不成功的人,對別人的困境都能不假思索地提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案。至于自己為什么這樣不成功,則另有緣由,譬如運氣不好。如果用錄音機把一個人勸諭別人的話錄下來,就是一部人生寶典。
譬如,對待孩子學業(yè)——別給太多壓力,分數(shù)不是唯一的標準,樹大自然直;對待經(jīng)濟困境——錢是人賺的,夠花就行,為了賺錢累壞身體不值;對待職務(wù)升遷——沒升職不等于沒能力,職務(wù)越高,操心的事越多,不如平頭百姓自在;對待夫妻矛盾——兩口子不忍讓,還對誰忍讓?夫妻之間無是非;對待老人——能孝敬趕緊孝敬,免得后悔;對待訴訟——官司能不打就不打,傷神傷身;對待健康——有什么都不如有一副好身子骨,少進煙酒多運動。
上述種種,誰都聽別人說過,誰也如此這般勸過別人。當自己遇到難題時,聽別人勸的也是這些內(nèi)容。
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修行的人準備下山,臨行時請教師傅:“我怎樣戰(zhàn)勝各種各樣的困難?”師傅說:“怎樣勸別人,照你所勸的話去做,什么困難都能戰(zhàn)勝!边@是說,我們原本是自己的人生教師,為什么還常常求助于別人呢?原因是:不自信、不自覺和不自制。
在大的理念上,人們熟知如何應(yīng)對困境,就像他們?yōu)閯e人提供辦法。自己為何不起身一試?要么這些話有虛偽的成分,不具備實踐的可行性,要么就是不相信自己或抵抗不住自身的惰性。
就人的一生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招法與謀略,若肯躬行,一兩條善念足以受用終身。闖天下可先拜自己為師,仔細傾聽自己是怎么勸別人的,然后一心一意地奉行,多數(shù)情況會成功。
(摘自《經(jīng)典美文》)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