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曹紅濤
現(xiàn)在,有一種說法在縣區(qū)干部中有一定市場:“各領風騷三五年”。言下之意是,地方官員換得勤,有無政績,是否升遷,三五年即見分曉。
然而,這話還有更深層的意思。由于只做“三五年”打算,“拍腦門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是常有的事。“各領風騷三五年,哪管身后浪滔天”,成為個別縣區(qū)干部的思維方式。我們暫且把這類只顧眼前、不管長遠的干部稱為“三五年干部”。
怎樣看待腦袋上的帽子,屁股下的位子,腳板下的路子?這是個大是大非問題。里面有事業(yè)觀、政績觀,也有價值觀、人生觀,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必須擺正四個關系。
一是公與私。“千里來做官,為的吃和穿”,是個別“三五年干部”的真實寫照。眼中只有自己的利害得失,就很難一心一意謀地方發(fā)展。有的黨員干部抱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信條,有的胡亂拍板,有的甚至假公濟私、貪污腐敗。身為領導干部,履職要有公心,辦事要講公道,如此,才能襟懷坦蕩,擔當重任。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公心,未必都能政績顯赫,但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工作,就一定會贏得人們的贊許。
二是權與責。有的“三五年干部”自視過高,權力欲強。手中有一定權力,并不表示你可以擁有特權,可以頤指氣使;更不表示你比別人高明,可以“拍腦門”決策。權力的本質是責任,有了這份責任感,才會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才有“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敬業(yè)情。
三是人與我。“三五年干部”往往有強烈的政績沖動。想干事,是好事。但干事要講科學、講實際。有的“三五年干部”為了出政績,視前人的決策為累贅。今天你抓工業(yè)項目,明天我抓文化產業(yè),今天你拓建南城,明天我開辟新區(qū),凡事都有“新思路”。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事業(yè)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但無視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割斷事業(yè)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新思路”就容易變成“瞎折騰”。
四是“大我”與“小我”。心浮氣躁,很難找到工作樂趣。共產黨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當大官。立志成就大事業(yè),才能為社會做出大貢獻,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向往“大我”,立志做大事,有助于我們脫離低級趣味,提升人生境界,達成大自在,收獲大幸福。俗話說,“錢多錢少,沒完沒了,官大官小,都有煩惱”,一個人如果總盯著名與利,必然就有沒完沒了的煩惱。放下小我、小追求,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成就大事業(yè),這才是為政的正途。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是否“風騷”,公道自在人心;何必“三五年”,但求不負于民,無愧于心。
(摘自《人民日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