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4日電據(jù)《紐約時報》報道,這是一張反映阿拉伯人悲痛與憤怒兩種情感交織的照片。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從一棟被炸毀的建筑的碎石堆中怒目而視,而旁邊一名婦女則趴在死去的親人身上痛哭不止。
實際上這是兩張照片,其中一張反映的是發(fā)生在伊拉克戰(zhàn)火當中的事,另外一張反應的則是發(fā)生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事,本周沙特每日新聞報把這兩張圖片合成在一起。它顯然是想向阿拉伯讀者傳遞一個信息:伊拉克境內(nèi)的阿拉伯人正在遭受美國及其盟友的殘酷攻擊,他們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隨著伊拉克戰(zhàn)爭進行到第三個星期,阿拉伯世界的媒體開始大篇幅的生動報導伊拉克境內(nèi)所發(fā)生的血腥場面。阿拉伯世界將十字軍東征以及13世紀蒙古人對巴格達的入侵稱作是對阿拉伯文明的一種野蠻攻擊,現(xiàn)在阿拉伯世界也用這些同義詞來形容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軍對伊拉克的侵略。
在阿拉伯的電視和報紙等各大媒體經(jīng)常可以看到缺胳膊少腿的兒童、被碾死的嬰兒以及暈死過去的母親。
在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看來,在美國支持下伊拉克戰(zhàn)爭已經(jīng)在中東地區(qū)造成了一場政治危機,民眾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抗議,甚至還呼吁發(fā)動圣戰(zhàn),公開譴責他們國家政府與美國之間的關系。他們本來希望美國能夠很快的結束戰(zhàn)爭,國內(nèi)的民眾也能夠少看到一些具有煽動性的伊拉克平民傷亡的照片。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些阿拉伯國家的民眾每天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的信息之后得出的結論都是美軍是“無情殺手”,只有抗擊美國的入侵才能恢復阿拉伯人的尊嚴,而伊拉克人正是在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戰(zhàn)。
開羅政治與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阿德爾.莫內(nèi)姆說:“在這場沖突當中,媒體在玩著一種相當危險的游戲,當你看到這些文字和圖片報道時,這會給每一個人留下最可怕的印象,這是兩個不同文明之間的一種沖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媒體都被這種感覺論所左右,像埃及國營的《Al-Ahram周刊》和另外兩家設在倫敦的私營阿拉伯語報紙就一直以一種比較中立的語言來報道伊拉克戰(zhàn)爭。他們向人們展示的都是一些在伊拉克醫(yī)院里綁著繃帶的人們,而不是一些血淋淋的場面。
政府控制媒體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因為阿拉伯國家的幾乎所有媒體,包括那些最苛刻的報道美國入侵伊拉克行為的媒體的報道都是根據(jù)他們政府的喜好來出版的。
在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的報紙編輯都是由政府任命的,包括那些所謂的反對派報紙也是這樣。即使是那些私營的報紙他們報道國內(nèi)政治與個人事件的口徑也必須與政府保持一致。
對大部分媒體版面報道影響最大的是半島電視臺。很多政府都清楚阿拉伯觀眾相信半島電視臺的報道是客觀的,因此這些政府也允許他們自己國內(nèi)的電視臺轉(zhuǎn)播半島電視臺的戰(zhàn)況報道,他們的這些做法只是想表達他們反戰(zhàn)的一種態(tài)度。
阿拉伯國家的反美情緒就是通過這種日復一日對那些平民傷亡的血腥場面的報道而不斷累積起來的。最近幾天,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直接譴責美軍士兵故意殺害伊拉克平民。
即使對于那些早就在報紙上看慣了巴以沖突場面的阿拉伯人來說,報紙和電視的大量有關伊拉克戰(zhàn)爭的血腥報道都讓很多阿拉伯人感到非常憤怒。
開羅一名賣報人指著一張報紙當中布什的照片用阿拉伯語憤怒的喊道:“布什簡直就是個魔鬼!”(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