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法律援助條例》將于9月1日起施行(全文/解讀)

2003年07月31日 10:41

  中新網7月31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簽署第385號國務院令,公布《法律援助條例》。

  據(jù)新華社報道,經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分總則、法律援助范圍、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法律援助實施、法律責任和附則,共6章31條,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法律援助的全國性立法。制定這個條例的目的在于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guī)范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guī)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yè)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顚S,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jiān)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jiān)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jiān)督管理本行政區(qū)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和地方律師協(xié)會應當按照律師協(xié)會章程對依據(jù)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xié)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qū)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jù)需要確定本行政區(qū)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guī)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xié)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

  第七條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yè)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shù)模?/p>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guī)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yè)的需要規(guī)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zhí)行。

  第三章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shù),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向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xié)助提供。

  第十六條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fā)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法律援助實施  

  第二十條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jù)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fā)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guī)定的結案材料后,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jù)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yè)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zhí)業(yè)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并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據(jù)新華社)

  新聞解讀:六大民事、行政事項可以請求法律援助

  2003年07月31日11:46

  六大民事、行政事項可請求法律援助

  中新網7月31日電國務院近日公布《法律援助條例》規(guī)定,公民對下列6種需要代理的民事、行政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這6大事項是:依法請求國家賠償?shù);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請求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條例規(guī)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還可以對此6項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guī)定。

  條例還規(guī)定,請求國家賠償?shù),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或發(fā)放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的,向給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律師事務所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案件將被勒令停業(yè)整頓1至3個月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司法部將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yè)整頓的處罰。

  這是國務院近日公布《法律援助條例》作出的規(guī)定。相同的處罰規(guī)定也適用于律師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情形。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如果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將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負責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五種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條件限制

  國務院近日公布《法律援助條例》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未成年人,以及可能被判處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辯護,無須審查其經濟困難狀況。

  除此之外,條例對受經濟狀況限制的刑事法律援助情形也予以明確: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自訴案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辯護或允許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

  條例還規(guī)定,以上所列的經濟困難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xié)助提供。

  “經濟困難”沒有全國統(tǒng)一標準

  國務院近日公布《法律援助條例》,旨在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但如何界定“經濟困難”,并沒有一個全國統(tǒng)一標準。

  條例規(guī)定,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yè)的需要規(guī)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zhí)行。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在制定經濟困難標準時,要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既要考慮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同時要兼顧地方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困難標準,并隨著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不斷調整,保障法律援助事業(yè)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但是,各地經濟困難標準至少要保證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公民能得到法律援助。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高于這一標準,盡量降低門檻,使更多的人受益于法律援助制度。

  新聞背景: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由國家設立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律師為貧困的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的道義行為,后來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代法治國家一項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是法律文明與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都已經建立起了法律援助制度。1994年初,司法部正式提出探索建立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援助制度,并在北京、廣州、上海、鄭州、武漢等地開展了法律援助的試點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法律援助在我國的全面推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1996年12月,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擔負對全國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監(jiān)督。1997年5月,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經民政部批準成立。此后,司法部就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援助工作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發(fā)布了多個聯(lián)合通知。廣東、山東、江蘇、重慶等省市也出臺了地方性的法律援助法規(guī),為法律援助的全國性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2003年6月底,全國已建法律援助機構2642個,縣區(qū)級地方已成立2139個,占應建數(shù)的83%。全國有法律援助專職人員8899名,近50%有律師資格。除法律援助機構的專職人員提供一定量的法律援助服務外,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一些社會團體、法學院校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的組織和指導下參與了具體的法律援助工作。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1997年至2003年6月,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接待解答法律咨詢641余萬人次,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約80余萬件,有近97萬余人次通過法律援助,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援助范圍涉及刑事、民事、行政訴訟及非訴訟的各項事務。

  國務院近日公布《法律援助條例》,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從制度創(chuàng)立進入到了加快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時期。(以上文章來源:新華網作者:記者邱紅杰田雨)

 
編輯:呂振亞

相關報道:中國將鼓勵采取多渠道籌措法律援助資金 (2002-11-02 09:20:56)
          司法部要求嚴禁法律援助機構對社會提供有償服務 (2002-08-01 10:30:42)
          中國法律援助基本框架已經形成70余萬人次受益 (2002-08-01 06:16:38)
          中國關于法律援助的全國性法律有望今年出臺 (2002-01-28 18:50:21)
  打印稿件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