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兩年前許小年所謂的“千點論”預言,現在似乎成了事實。2003年11月13日,滬綜指下探1307點,創(chuàng)下4年來的新低,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是:如果扣除滬市大盤成份股虛增指數的作用,實際上,指數的真實水平已跌至1000點以下
2001年秋天,面對當時低迷的股市,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經濟學家許小年語出驚人,“我們認為目前的市場調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健康的。股價下跌并非由國有股減持(10%)或大盤股上市引起,根本的原因在于股價過高缺乏基本面支持,以及市場的不規(guī)范操作引發(fā)的投資者信心危機!
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這個被認為是“千點論”和“推倒重來論”的觀點,是當時很多人無法接受的,一場關于股市前途的論戰(zhàn)也因此展開。
兩年多過去了,股市的跌勢從來沒有因為哪場爭論而停止過。
“一個人因為炎癥而發(fā)燒,僅用退燒藥維持正常體溫是不夠的,必須要消除炎癥,消除引起發(fā)燒的根源,才能維持正常體溫”
新聞周刊:現在回過頭來,您怎么看待那場著名的爭論?
許小年:“股市推倒重來”和“千點論”都不是我自己說過的話,我只是說過,當時中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難以支撐那么高的股價。有些媒體和個人非常不嚴肅,我沒有說過的話也強加到我的身上,給我造成很大的困擾。那段時間我的信箱都被塞滿了郵件,說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一段時間,我的親人都很擔心我的人身安全。
這也反映了我們的文化中還有一些東西是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市場經濟需要多元化的文化,需要容忍各種觀點的存在。比如在股票市場中,有多空分歧才會有交易。分歧、差異、對立、民主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文化基礎。
新聞周刊:無論您有沒有說過,“千點論”都成為了現實,您的感覺是慶幸還是悲哀?您說的那些問題是否因股指的調整而得到解決?
許小年:股指調整到什么位置或許并不重要,調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并不能說股指向上走就是形勢大好,向下走就是形勢不好,不能作這種簡單的推論。
現在中國的股市出現了一些好的趨勢,就是股票價格向價值的回歸。比如一些績優(yōu)大盤藍籌股的價值得到了投資者的重新認識,在股指下跌時反而出現了上漲,股價上有較好的表現;一些業(yè)績比較差的股票出現股價大幅下跌,反映了以前估價過高。股指在什么位置有市場自身的規(guī)律,重要的是投資者是否已經認同在價值的基礎上進行投資。只有以價值為基礎,中國的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發(fā)展可持續(xù)地發(fā)展。
中國股市的問題是結構性的以及基礎薄弱,股指的下跌只不過是這些長期存在問題的一種表現形式。就象一個人因為炎癥而發(fā)燒,僅用退燒藥維持正常體溫是不夠的,必須要消除炎癥,消除引起發(fā)燒的根源,才能長期維持正常的體溫。
所以股指漲到哪里跌到哪里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關鍵是我們的市場是不是有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歸根結底就是一條——對投資者利益的制度化的保護。
“中國證券市場信心的重建并不在于政府出利好的政策消息,也不在于注入更多資金,更不是去解救那些因違規(guī)操作而陷入困境的從業(yè)機構”
新聞周刊:兩年多來,市場成交額極端萎縮,籌資額顯著下降,投資者損失慘重,在居民財產中,股票投資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這都是市場信心不足的表現,原因是什么呢?
許小年:中國證券市場不規(guī)范和上市公司股票質量差,是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市場本來應該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機制,長期以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卻不能實現這個功能,優(yōu)的不能勝出,劣的不能淘汰。好公司的股票不能持續(xù)上升,相反ST、PT的股票卻因炒做跌不下去。
上市公司的質量得不到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從哪里來呢?監(jiān)管力度不夠,惡性坐莊炒做長期大面積存在,投資者怎么能有信心?要堅決打擊價格操縱,使市場更加規(guī)范。
中國證券市場上,ST股票能夠成為常盛不衰的炒作題材,原因之一是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公司要退市了,最著急的是公司所在地的政府,想辦法救助——注資、債務重組,就是不能讓退下來,市場于是就炒注資概念,公司不僅沒有退市,股價反而被炒上去了,公司的治理機制、經營管理、業(yè)績效益并沒有明顯改善,這樣市場怎么能實現優(yōu)勝劣汰?
新聞周刊:如何重建市場信心?
許小年:中國證券市場信心的重建并不在于政府出利好的政策消息,也不在于注入更多資金,更不是去解救那些因違規(guī)操作而陷入困境的從業(yè)機構,關鍵在于如何落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不要再說空話,好好檢討一下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在立法和執(zhí)法方面、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具體措施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投資者對自己權利的意識。股東意識的覺醒是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最近一些上市公司計劃增發(fā),傷害了現有中小股東的利益,一些中小股東不再象以前那樣“逆來順受”或“無可奈何”,在股東大會上聯(lián)合起來,強烈反對增發(fā),并向監(jiān)管當局和公司的管理層呼吁要重視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中國的投資者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權利。
“國有股流通問題不解決,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空話,對于國有股和法人股全流通問題,不能總是久拖不決”
新聞周刊:上市公司質量是困擾中國股市的一個頑癥,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上市公司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許小年:中國證券市場現有的制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上市公司無限度增發(fā)沖淡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這種現象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問題在于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大股東的利益和股價沒有緊密聯(lián)系,而小股東主要靠股價上升獲得投資收益,大股東不像小股東那樣在乎股價,這里就產生利益沖突。大股東利用控股地位,能夠在股東大會上取得簡單多數甚至2/3支持,使他們的計劃得以通過,形成一股獨大或者是數股獨大的局面。
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問題一天不解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就是空的,中小投資者在國有大股東和法人大股東面前就是“人為刀殂,我為魚肉”,面對很多侵害他們利益的事沒有辦法。保護投資者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制度上缺陷是造成中小投資者利益得不到保護的根本原因。
應該給投資者以法律和制度上的可靠保護,增加傷害投資者利益行為的成本。就上市公司的增發(fā)問題而言,現在投資者惟一的辦法就是用腳投票,增加了大股東增發(fā)的成本,表現為股價的下跌,但是這個成本還不足以大到阻止增發(fā)。
新聞周刊:您認為全流通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或者說您對全流通有什么建議?
許小年:對于國有股和法人股全流通問題,不能總是久拖不決,不論是好的解決方案還是差的解決方案,總比不解決要好,F在投資者最害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解決這個問題,像相聲段子里脫鞋的故事,一只鞋子扔到了地板上,另一只遲遲不扔,樓下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扔,所以一直不能睡覺。干脆還是趕緊扔下來,大家知道了也就可以放心去睡了。
從保護投資者利益角度看,拖的時間越長成本越高,越拖解決問題越困難,對各方面來說都十分不利。目前市場上對這個問題是有共識的,這個時候管理層應該有勇氣及時解決這個問題,付出一定的代價來將這個問題解決掉。全流通是多贏,對投資者、資金使用者和國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不流通是多輸。
政府、投資者、上市公司三方應該在溝通的基礎上定出原則和規(guī)則,三方代表協(xié)商解決,國家不能替別人作主。在相互妥協(xié)形成共識的基礎上,盡量市場化操作。
新聞周刊:中國股市與世界上比較成熟的幾大股市之間是否有可比性,我們可以從它們那里汲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許小年:中國證券市場與國外證券市場,比較指數、交易量的市場指標等都沒有意義,應該比較的是規(guī)范化程度、保護投資者的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質量。世界各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安排不盡相同,但是都十分強調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就猶如在社會生活中保護婦女兒童一樣,保護弱者的利益,這很重要,因為市場沒有他們參與是不行的。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張邦松趙江濤(發(fā)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