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17日 星期二
站內(nèi)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jīng) | 體 育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短 信 |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chǎn) 經(jīng) 資 訊 | 廣 告 服 務 | 視 頻| 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新聞背景:建筑學家梁思成捍衛(wèi)北京古城墻的吶喊

2004年02月17日 15:20

  跨入二十一世紀的北京城,正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前進。在為北京城所取得的巨大變化贊嘆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為那失去的老北京城垣風采而抱憾。

  為了保護北京城垣,這一老祖宗留給后人的巨大財富,曾經(jīng)有眾多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發(fā)出沁人肺腑的吶喊。建筑學家梁思成算是第一人。梁先生把畢生的心血給了自己的祖國。他的一生是那樣令人起敬,是那樣讓人難以忘懷。正是有了梁先生力主保留那段凝聚了先人智能和勤勞的北京城垣的歷史,才得以使今人對北京城墻的認識得到升華。

  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正如火如荼,而雄偉壯麗的北京城墻也正在被熱火朝天地拆除。到處是毀墻的炮聲,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響。他已經(jīng)有了無望的感覺,但這位中國建筑學的著名學者還要為保衛(wèi)北京城墻作最后拚搏。

  有一天,梁思成發(fā)現(xiàn)地安門沒有了,廣安門也消失了,聽說正拆廣渠門,他急忙趕去,發(fā)現(xiàn)只剩下一個城臺和一個門洞。而毀城的大軍正向北京最后的兩個城門進軍----崇文門和西直門----一九五七年北京最后兩個有甕城的城門。

  梁思成流淚了!安鸬舯本┑囊蛔菢,就像砍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墻,就像割掉我的一層皮!”在一九五七年,這話比“右派”還右。但這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吶喊,梁思成無法埋藏在心里。

  有人勸他:“算啦。你被批判得還不夠嗎?這是什么時候了?不行就出去吧……”

  梁思成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寧愿做一個『右派』死在祖國的土地上,也決不出走。”這是一種怎樣的民族精神。難道不值得今天那些缺乏民族意識的人想一想嗎?

  實際上,早在北平解放前夕,梁思成就曾為古城那一座座精美絕倫的古代建筑擔憂過。作為一位對中國古典建筑情有獨鐘的建筑學家,目睹五代之都有可能毀于一旦,那種痛心疾首可想而知。就在他度日如年的關口,一位軍人給了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面對不速之客,梁思成不僅把北京重點文物的位置準確地標在北平軍事地圖上,而且拿出了帶領學生們收集古建筑文獻時記載的《全國建筑文物簡目》,把它們一并交給了那位解放軍干部,并對他進行了詳細講解。

  于是,那張北平軍事地圖變成了《北平重點文物圖》,在西柏坡,掛到毛澤東指揮平津戰(zhàn)役的指揮所墻壁上。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北平城的全面保護被列為第一項第一級。在攻城的演習訓練中,解放軍對城內(nèi)射擊目標逐一精確計算,力求勿使炮彈損毀文化古跡。

  一九五○年二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與曾留學英國的著名建筑家陳占祥一起提交了《關于中華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即著名的“梁陳方案”,提出在舊城外的西側(cè)另辟新區(qū)。這樣,舊城留下,新建一個新中國的政治心臟,而一條便捷的東西干道連接新舊二城,如扁擔一樣擔起中國的政治心臟和中國的城市博物館。

  梁陳方案立刻被否定。當梁思成知道舊城作為一個整體,無論如何保護不成的時候,仍然發(fā)出最后的吶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舊城的城墻和城樓。為此,梁思成如杜鵑啼血,奔走呼號。然而,引來的卻是一場無端的批判。幸運的是“批梁”半途而止,而不幸的是他無法主宰北京城墻的命運,城墻最終被拆毀了。

  城墻毀了,但梁思成為北京城墻吶喊的聲音,卻依然回蕩在古老的京城上空,警示后人要善待老祖宗留下的家業(yè),讓歷史文物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夏威

 
編輯:金秋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