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記者(注:人民日報記者)在天津民主道23號曹禺舊居院墻上看到,緊挨著天津市文物局和天津市河北區(qū)文物管理所等單位懸掛的兩塊曹禺舊居紀念牌的,是一個約60厘米高的墨寫的“拆”字(如圖),旁邊還張貼著花花綠綠的各類“搬家公司”的小廣告。旁邊有的住家已人去樓空,三三兩兩收破爛的外地人正在曹禺故居外來回轉悠。
曹禺舊居是一幢二層白色帶有歐式建筑風格的小樓。記者在征得一張姓住戶的同意后走進這幢小樓內(nèi)看了看。但見里面基本格局和房屋結構以及木質樓梯、扶手、花磚地等設施都大體保存良好。據(jù)這位住戶講,“這里雖然寫上了‘拆’字,但它是文物,未必真拆,只是為了讓我們趕快搬走”。記者隨后在曹禺舊居北邊的一面墻上看到河北區(qū)重點工程拆遷指揮部華海分指揮部用毛筆在一張黃色大紙上寫的通告,上面提到“拆遷范圍東至三經(jīng)路,南至博愛路,西至平安街,北至建國道”。而曹禺舊居正在此范圍內(nèi)。另外,通告上面還注明了搬遷期限在2月8日至3月3日。3月4日將開始斷電、斷氣、斷水。這時,幾位拆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過來,他們見記者在此處又看又記便顯得很警覺,追問“你抄這個要干什么?”當記者問詢“曹禺舊居真的要拆嗎?”時,幾位工作人員未做回答便走開了。
記者當日還到距曹禺舊居不遠的天津糧店后街尋訪近代文化大師李叔同(弘一法師)的誕生之地,遺憾的是那座老宅以及那條街已在不久前被夷為平地。
曹禺是中國著名的劇作家。1910年9月24日,他就誕生在天津意租界二馬路28號,即今民主道23號,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而正是這段時光和這幢小洋樓里“終日彌漫著的憂郁、傷感的環(huán)境,熔鑄了一個苦悶的靈魂,使他早早地就開始思索人,思索人生,思索靈魂”。1930年,曹禺離開這里赴清華讀書。后來,他先后寫下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名著,而“他筆下的許多人物或多或少都隱含著他童年那段經(jīng)歷的影子”。曹禺的作品對中國現(xiàn)代戲劇發(fā)展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
來源:人民日報、記者:羅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