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張量)近日聯合國駐華機構在京發(fā)布的一份報告說,艾滋病在中國開始進入快速傳播期。如何有效遏制艾滋病在中國的蔓延,成為全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在二十六日國務院參事室專門召開的艾滋病防治研討會上,來自各部門、機構的專家、學者認為,新一輪艾滋病防治大戰(zhàn)的根本勝算在于觀念的轉變。
上海市政府參事楊紹剛先生指出,進入二十一世紀,艾滋病對于中國人,已不再是“外國人才有的病”,而今天“恐艾”空氣的彌漫又使艾滋病在中國走向另一個極端——審理“艾滋小偷”的法庭上,審判員的手套、口罩卻成了媒體關注的主角。他認為,正確對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解決人們的觀念問題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國務院參事室是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兼有愛國統一戰(zhàn)線與咨詢性質的政府工作部門,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溝通與社會各界聯系的重要渠道。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國務院參事室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調研工作。
在研討會上,有關參事提出的建議中提出,中國現有艾滋病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多是從限制艾滋病患者角度立法,在加快健全相關立法的進程中,保護艾滋病患者權益、關愛艾滋病人應成為新的立法基點;媒體對于艾滋病問題應全面、系統、持久地報道,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艾滋病預防的科學引導,幫助公眾建立個人預防對策,宣傳社會對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關愛和人格尊重,糾正人們對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偏見與歧視。
對于現實生活中具體預防艾滋病的措施,楊紹剛先生強調,應改變觀念,積極推廣安全套,阻斷艾滋病病毒的性傳播,轉變對吸毒者的政策,將吸毒者視為“病人”和“受害者”來對待,從而行之有效地杜絕艾滋病通過吸毒途徑的傳播。
與會參事與專家指出,這些觀念的轉變將為防治艾滋病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社會對待艾滋病的觀念必須與防治行動同步,才能適應新時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