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部分高校新生入學近兩個月來,學校對他們進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使用“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
中國海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王萍和副主任陶明達認為,教育部今年推出心理測試量表,表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發(fā)生在云南的馬加爵事件,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各方都關注的問題。
由教育部統(tǒng)一制定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評定量表”包括4種心理健康相關量表:一是“中國大學生生活應激量表”,可以測量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可以用來篩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給予特別心理關照的學生;二是“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主要用來測量心理困擾的癥狀;三是“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嘗試從適應的角度來評估個體的心理健康所達到的水平;四是“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用來測量人格或性格特征。
這個量表可以說實現(xiàn)了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的“本土化”,因為以前很多高校也都做過心理測試,但用的量表不統(tǒng)一,量表基本來自西方和日本。由于民族風格和國情不同,這些量表可能導致測試結果存在較大偏差。
如果學生心理健康測試不過關,學校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呢?教育部要求,及時組織力量作進一步的心理評估,以便搞清這些學生心理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分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由于測試過程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學校會與初步判斷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進行面談,待情況進一步確定后將進行長期跟蹤,及時做心理輔導;問題較嚴重的也可以輔助藥物治療。另外,學校會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一直跟蹤心理狀況的變化。(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