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九日電 題:四百年《牡丹亭》白先勇歸依昆曲
中新社記者 應妮
以小說見長的當代作家白先勇近年來在昆曲方面做出不小的動靜!赌档ねぁ返闹嘏鸥且鸷韧饷襟w廣泛關注。因而今天當他含笑坐在此間三聯(lián)書店二樓時,小小的角落里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讀者。
“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讓我圓夢”
“上承《西廂》,下啟《紅樓》”——這就是白先勇對《牡丹亭》的評價。而這也是他第三次參加制作昆曲《牡丹亭》!暗谝淮问且痪虐巳,只在‘國父紀念館’演出《閨塾》、《驚夢》兩折!钡诙我痪啪哦,他力邀“上昆”當家名旦華文漪由美國到臺北演出,是兩個半小時的簡版,演到《回生》為止。
他回憶,兩次演出都很成功,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傳奇中的國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劇本,架構恢宏,劇情曲折,上兩次演出,只見一斑!熬幯菀怀龀尸F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夢想。這回兩岸三地文化界精英共同打造,由‘蘇州昆劇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讓我終于圓夢!卑紫扔虏粍龠駠u。
觀眾熱情讓人大吃一驚
回想起《牡丹亭》從臺灣到香港再到蘇州這一路走來,期間觀眾的熱情和現場的火爆著實讓白先勇很意外。他坦言,到香港演出之前有點擔心,因為那里的觀眾是說粵語的;而把大陸的首演放在蘇州,也是擔心其他地方的觀眾有文化隔膜。然而結果證明,這些擔心是多余的!啊赌档ねぁ匪街,一票難求!”他開心地說。
白先勇為青春版《牡丹亭》定位確立了兩個宗旨,第一,用年輕演員來吸引年輕觀眾,這樣能爭取年輕人的認同。第二,他看到了昆曲傳承的危機,這些大師都已經六十歲以上了,如果不快點把他們的功夫、絕活傳下來,昆曲有失傳的危險。因而,在他的活動下,兩位年輕演員以磕頭的古禮拜了此間張繼青、汪世瑜為師。經過師傅們手把手地傾囊相授,兩位年輕演員演出來的的確是汪派、張派。
“千萬不要低估了年輕人”
《牡丹亭》已經走過蘇州大學,今年十月還將在北京大學做此間的首演。而白先勇的計劃是先進入大陸十所重點大學。“千萬不要低估了年輕人”,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不要以為年輕人只喜歡流行音樂,我們的實踐證明,只要是美好的東西都會受到歡迎。”
“《牡丹亭》那種詩境的美,是無法不讓人為之感動的。我們的服裝,大家一片贊美,說美得不得了,其實就是完全按照傳統(tǒng)做的,但是在色調的搭配上、刺繡的設計上非常講究,一個字:“雅”!薄懊,大家都喜歡,和年紀無關!彼f。
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生于重慶,長于南京,就讀于臺灣,現居美國。四處漂泊的生涯形成他文學寫作中“期待歸依”的強烈特色,當今天有讀者問及此時,他欣然表示:“我的家就在中國文化的根里,聽到昆曲就覺得回家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