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日關系困境中存在機遇 王毅吁冷靜應對過渡期

2005年01月12日 08:07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什么是外交?在我看來,外交就是通過和外國人打交道,讓人家了解你,然后接受你,直至信任你。只有這樣,你才能去影響人家,才能實現(xiàn)你的政策目標。”

  2004年12月22日上午,日本東京都港區(qū)南麻布的中國駐日大使館。原本這是條平靜的小街,然而寧靜卻被與使館大門僅隔一條狹窄馬路的日本右翼團體的示威聲打破。51歲的王毅此刻正坐在大使官邸的會客廳里,接受完采訪,他還要和幾位日本國會議員見面。由于休息不好,他的臉上帶有幾分倦意。

  這幾天,王毅正在應對因日本政府給李登輝發(fā)放簽證而引發(fā)的中日關系新一輪風波。在和日本外務次官的交涉中,他一再強調:中日關系的改善需要雙方做出努力,日方如果一味制造事端,最終將自食其果。

  一份剛剛出版的日文報紙登載了王毅21日在日本經(jīng)濟界首腦聚會上發(fā)表的題為“機遇與挑戰(zhàn)——中日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的演講。在演講中,王毅指出:“中日之間問題很多,但也存在不少機遇。比如隨著中國不斷發(fā)展,兩國有著共同繁榮的機遇;六方會談的推進,出現(xiàn)了共同構筑東北亞和平機制的機遇;區(qū)域合作的展開孕育著共同推進亞洲一體化的機遇。當然,要抓住這些機遇,必須處理好不時干擾兩國關系的歷史、臺灣問題以及明確各自的戰(zhàn)略定位!

  在談到李登輝訪日一事時,王毅表示:“姑且不談中日之間就如何處理涉臺問題確立的一系列政治原則,中日是近鄰,僅從鄰里之道而言,鄰居最厭惡的事最好不要做,起碼應相互尊重。李登輝為所有中國人民所不齒,日本卻偏要放其來日,這種作法很不明智,讓中國人民無法理解!

  日本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早稻田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谷口誠說,“對于中國來說,歷史問題當然很重要,但更為核心的是臺灣問題!

  盡管王毅來日本才三個多月,但各界對他的評價一直是積極的。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在日本已經(jīng)生活了12年,他說,王毅的很多舉措很新鮮:2004年11月6日,王毅邀請了居住在使館周邊街區(qū)的數(shù)百名居民來使館做客,11月27日,王毅邀請了中華學校等一些僑校的學生到使館聯(lián)誼。“這些活動反響都很好,給日本民眾和在日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外務省國際報道官千葉明說,“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派他來當大使是發(fā)出了一個重視中日關系的積極信號。”

  但顯然,從去年9月10日開始上任的王毅所面臨的局勢要遠遠復雜得多,在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給中日關系帶來的持續(xù)寒流中,他的議事日程中一系列棘手問題紛至沓來:中日東海天然氣開發(fā)爭端、日本海域出現(xiàn)中國潛水艇事件、日本政府放風中止對華ODA、李登輝訪日事件等。12月19日,日本內閣府的民意調查顯示,在經(jīng)歷了這些事件之后,對中國有親近感的日本民眾比例降至38%。

  “中日關系正處在歷史性過渡期中,需要客觀對待、冷靜處理出現(xiàn)的問題”,眼前的王毅沒有過多談及中日關系面臨的暫時困境,而是更多地將談話集中在他對中日關系的更為深遠的認識上。

  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王毅始終保持著低調,這個外界眼中神秘而又富于個性魅力的外交官仍然不愿涉及任何有關個人的事情,但對于一些和日本各界交往中的細節(jié),他卻娓娓道來。他談話時的語氣讓人聯(lián)想到他在進行六方會談外交斡旋時的泰然自若,以及長達22年外交官生涯所歷練出來的洞察力。

  中日關系正處于歷史性轉折期

  中國新聞周刊:日本內閣府12月19日發(fā)表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在對中國有親近感的日本民眾比例降至38%,你對這種狀況有擔憂嗎?

  王毅: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們對中國存在一些誤解,包括日方一些媒體的誤導,當然也有一些日本人始終對中國抱有偏見。比如說,有些日本人認為中日兩國生死觀不同,中國對死去的人不夠寬容,有“鞭尸”的傳統(tǒng)。但我對他們說,中國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傳說中確有“鞭尸”的故事,但中國更存在以德報怨的傳統(tǒng)。二戰(zhàn)之后,1000多名日本戰(zhàn)犯被關押在東北,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考慮到這些人并不是戰(zhàn)爭的主要制造者和發(fā)動者,為了恢復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中國政府對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經(jīng)過教育后免于起訴,安全送回日本,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中方還給他們提供了衣食住行,用和平的手段把這些罪犯改造過來了。他們自己說是由“鬼”變成了人,這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是沒有過的事情,體現(xiàn)了中國人寬宏大度的傳統(tǒng)。

  從更寬闊的視角看,中日之間不斷出現(xiàn)摩擦和糾紛,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這就是兩國都處于各自歷史上重要的變革和轉折期。日本經(jīng)濟近年來缺乏活力,國內各項改革推進艱難,反映在對外關系上,則表現(xiàn)為某種躁動和偏激。中國是日本最大鄰國,面對迅速發(fā)展的中國,一些日本人感情層面上感到難以適應,戰(zhàn)略層面上則認為中國將對日構成威脅。在這種背景下,處理兩國間問題的難度顯然增大了。

  歷史地看,中日關系正處于一個過渡期當中。這一過渡期似乎難以避免。對于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做出客觀和冷靜的判斷,在堅持原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前提下,通過不懈工作,努力減弱過渡期的震蕩,縮短過渡期的時間。

  中日關系還是有堅實基礎的。比如說今年的人員往來達到400萬人次,貿易突破1600億美元,中日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其他雙邊關系所無法比擬的;正式簽署協(xié)議的友好省市就多達226對,還有其他大量的友好交流活動,中日兩國的學校、工廠、港口之間,甚至包括日本一些很偏僻的地方都和中國有這樣或那樣的交往。因此,對各種輿論調查,我們應當辯證地分析;對中日關系的現(xiàn)狀,我們也要全面地把握,既要充分意識到問題嚴峻的一面,也不要對前景喪失信心。

  外交并不都是大事

  中國新聞周刊:你赴任以后,有很多新舉措,得到了中方和日方民眾的好評,你舉行這些活動的初衷是什么?

  王毅:我們前一陣和周圍的鄰居搞了一個聯(lián)誼會,這是建館以來第一次。中國一直很重視周邊外交,我們需要有一個良好和穩(wěn)定的周邊環(huán)境。從我們所處的亞洲看,日本是重要的鄰居;從使館所處的東京看,周圍的居民就是我們的鄰居。舉行這樣的活動可以戲稱為我們國家周邊外交的一種新的運用。

  這次活動效果很好,一共來了300多位鄰居。令我吃驚的是,他們雖然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yè),但或多或少都和中國有交往;蛘哒J識中國的朋友,或者和中國有過商務往來,或者訪問過中國,很多人包括一些70多歲的老人都在自學中文,并不是為了生計,而完全是出于對中國感興趣。可見,中日建交30多年來,中日友好在民間還是有相當有基礎的,這是值得我們珍惜的。

  什么是外交?在我看來,外交就是通過和外國人打交道,讓人家了解你,然后接受你,直至信任你。只有這樣,你才能去影響人家,才能實現(xiàn)你的政策目標。這就是外交官平常所做的工作。當然,從大的方面講,外交官首先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利益。但外交并不都是大事,也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與每個人的交往做起,這樣逐漸地積少成多,就能聚集起很大的力量,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新一輪的以民促官

  中國新聞周刊:你對今后繼續(xù)開展與日本民眾的溝通、交流活動還有什么新的設想嗎?

  王毅:我們做了一些,但還不夠。有不少朋友向我建議,作為中國的大使,應該更多深入到日本的地方去,到老百姓當中去。日本不僅僅限于東京,日本的國民感情和輿論傾向也不僅僅取決于東京,因此,我們確實需要多到地方上去走一走,多交朋友。另一方面,中日關系是以民促官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在可以說又面臨著新一輪以民促官的需要。在兩國關系出現(xiàn)問題,尤其是面臨一些很尖銳的問題時,民間友好人士都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中日關系來身就是多渠道的,做工作也需多管齊下,其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重新加強民間友好。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需要加強中日間在新形勢下的相互了解,使民間友好能夠再次起到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fā)展的作用。

  增進了解的工作不光是外交官的職責,每一個到日本來訪問的中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宣傳、介紹中國的情況。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就有7萬余人,占日本所有留學生的70%,他們每天都和日本民眾打交道,如果大家都能積極介紹中國的話,會有助于日本民眾正確地了解和認識中國。

  政冷經(jīng)熱是一種扭曲現(xiàn)象

  中國新聞周刊:日本很多地方對中國很有興趣,很愿意和中國交往,聽說廣島正在申請中國開設總領事館。

  王毅:確實如此。我前些日子到大阪去,了解到兩個數(shù)字:大阪港口的進出口貨物有60%左右與中國有關,其他40%面向中國以外的全世界;關西國際機場每周飛往中國的航班為121個班次,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這說明中日交往是相當廣泛和深入的,而且正在形成相互依存的關系。

  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對日本的經(jīng)濟復蘇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日本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表明,去年日本出口增量中的60%與中國相關,日本的鋼鐵、造船等夕陽產(chǎn)業(yè)都是因為中國需求而重新恢復了生機。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會有起伏,但總體會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中國旺盛的內需將長期保持下去,這是支持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重要的動力,也是日本和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面對中國這樣全球最大的市場,日本經(jīng)濟界在對華關系上采取的態(tài)度是明智和積極的。

  當然現(xiàn)在中日關系最大的特點是“政冷經(jīng)熱”,這是一種扭曲的現(xiàn)象,不正常的現(xiàn)象。這種狀況如果持續(xù)下去的話,很可能會使經(jīng)濟上的熱也冷下來。因此,無論從日本自身的利益還是從中日關系的角度來考慮,都需盡快解決中日關系面臨的政治障礙。中日關系以前也不是沒有問題,實際上從建交以來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中日關系正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向前發(fā)展的,這已經(jīng)成了中日關系演變的規(guī)律。

  構筑中國的軟實力

  中國新聞周刊:你提到中日關系的改善要靠每一個人的努力,那你對21世紀中國外交的發(fā)展方向是怎么看待的呢?

  王毅:中國的外交要高舉和平、發(fā)展與合作的旗幟,樹立公正、民主、進步的形象。中國的國力已經(jīng)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自己與過去比,中國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就世界力量對比而言,中國也是發(fā)展最快的力量。在此形勢下,全世界目光越來越集中在中國身上,越來越關注中國發(fā)展起來以后會做什么,要在世界上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從我們自身而言,我們當然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從外界來講,已經(jīng)把中國視為一個大國和強國,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會引起各方面的注意。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重大課題,就是在繼續(xù)發(fā)展硬實力的同時,花大力氣構筑我們的軟實力,建立我們的影響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樹立起良好的國家形象。國家形象并不是抽象的,表現(xiàn)在每個中國人的身上。不僅是外交官,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國際上展示我們泱泱大國的形象,展示我們現(xiàn)代中國的風貌。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聯(lián)慧(發(fā)自日本東京)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