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證監(jiān)會一紙緊急通知下發(fā)到各基金公司手里,要求各基金公司上報自今年2月16日到3月8日之間,旗下基金申購、贖回的情況,上報時間截止到當天5點之前。
摸底針對三大主體
據了解,下發(fā)這樣的緊急通知并非首次。有關人士回憶說,2004年9月份“9·14行情”后,曾經爆發(fā)過大規(guī)模的基金贖回潮,當時證監(jiān)會也曾下發(fā)過類似通知,要求基金公司上報旗下基金份額的申購、贖回情況,下午發(fā)來的通知,晚上就得把有關數據報過去。業(yè)內人士同時透露,兩次通知的相同點,除了上報時間要求一樣火急之外,另一個相同點就是要求基金公司就基金申購、贖回的情況分個人投資者、保險機構、其他機構投資者三個主體統(tǒng)計填表上報。
有關人士分析說,在去年“9·14行情”中,以絕對安全為理念的保險資金被懷疑在基金操作上做波段,在基金凈值上漲之后迅速落袋為安,大規(guī)模的贖回最后導致了行情的夭折。此次春節(jié)之后行情急升,也不排除保險資金會產生類似的想法,從而成為基金贖回潮中的主力,所以,在贖回潮興起之后,著重調查保險資金的贖回情況,并不令人意外。但市場人士分析說,聯(lián)系到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背景,當前對保險資金著重調查,可能是想了解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對基金的影響。
上周,保險公司大部分落子股市。基金業(yè)人士表示擔心:保險資金在擁有直接入市的權利后,可能會傾向于自己操作,因而對贖回基金有著內在的要求。某券商研究員也表示,保險公司直接入市,不用繳納申購和贖回費用,這對它們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節(jié)奏看,目前仍屬于試水和探索階段,大規(guī)模深度介入證券市場的條件還不具備。而且,目前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最大規(guī)模為600億元左右,全國保險公司2004年底的銀行存款就達到了5537億元,支付600億元直接入市規(guī)模綽綽有余。此外,由于存在保險資金投資組合限制,從分散風險的角度,從國外保險公司直接入市的成熟經驗來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應該不會從基金抽血,某一月份出現(xiàn)的基金投資規(guī)模下降應該只是保險公司一種臨時的戰(zhàn)術調整。
“基民”贖回壓力不可小視
業(yè)內人士多次對記者斷言,目前,巨額贖回的壓力已經形成了市場巨大的利空,這種壓力并不僅僅來自保險公司,也來自個人投資者。而有關人士也分析認為,證監(jiān)會此次火急調查,顯然也是想摸清楚個人申購、贖回的情況。
2004年上半年,在2003年基金“財富效應”的刺激下,基金發(fā)行突現(xiàn)井噴行情,一季度基金平均首發(fā)規(guī)模63.95億,超百億航母級基金也橫空出世。就在這種火熱的氛圍中,一個新詞語也誕生了———“基民”,而他們很多原本是并不懂基金與證券的。
這本來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如果基金投資做得好,進而加劇基金的“財富效應”,那么就會促進更多的人成為基民,在此過程中,投資者教育也可以漸進完成。但未曾料到的是,因為對宏觀調控估計不足,對周期性行業(yè)估值出現(xiàn)偏差,很多基金的投資受到重創(chuàng),在這一年中,相當多的基金凈值徘徊在面值之下,讓當時很多沖著基金能賺錢卻并不知風險所在的“基民”們著實有些目瞪口呆。于是,“一升上面值,就要贖回”成了很多新基民打定的主意。
而在近期行情變熱、基金凈值連連拔升的情況下,個人贖回基金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業(yè)內人士介紹,這種贖回也不能忽視,因為保險資金贖回基金后,在均衡資產配置的原則下,一定還會回流到基金,但個人投資者的贖回就很難說了,這種贖回也將強烈形成對基金操作的制約。據了解,很多基金經理看好2005年市場,但是,在贖回壓力之下,這些基金有可能不得不拋出手中的重倉股,從而形成了對行情的制約。(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