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wù)|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關(guān)鍵詞1: 關(guān)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探尋鄭和之路:馬六甲再現(xiàn)鄭和下西洋雄風

2005年03月17日 08:40

  中新社馬六甲三月十六日電題:馬六甲再現(xiàn)鄭和下西洋雄風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漫步在馬六甲的街道上,記者看到幾乎所有店面都有華文名稱,店里的銷售人員,會說漢語,人民幣也能在當?shù)亓魍。陪同記者采訪的湯再民是民間鄭和研究者,他告訴記者,馬六甲市的華僑和中國血統(tǒng)的馬來西亞籍人,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這里華人過春節(jié)的氣氛比中國內(nèi)地還濃,這是鄭和到馬六甲的遺風。這里的人對鄭和也最為崇拜,在馬六甲處處可看到鄭和的影子,領(lǐng)略鄭和當年的雄風。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建于一四0三年,曾是滿刺加王國的都城。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通要沖,也是鄭和下西洋航線上極具多元文化價值的城市。鄭和下西洋五次到馬六甲,一四九五年,明成祖還將自己的女兒漢麗寶公主嫁給馬六甲蘇丹國王為后,隨公主而去的有五百多位男女仆人,這也是馬六甲華人對鄭和崇拜的一個原因。

  馬六甲城內(nèi)有一條三保街,沿著這條街徑直往前走,便到了著名的“三保廟”,此廟是馬六甲人為紀念鄭和而建的,整個建筑飛檐翹角,紅柱粉墻黛瓦,具有中式建筑風格。據(jù)說,這里所有建筑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三保廟內(nèi)香火一直很旺,廟門上繪有兩個身披戰(zhàn)袍、手執(zhí)刀斧的將軍畫像,十分威武。門柱的兩旁寫著一幅對聯(lián):“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nèi)顯英靈”。廟內(nèi)一尊戎裝佩劍的鄭和像,上掛“鄭和三保公”篇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武將的神像,表達了馬六甲人尤其是華人華僑對鄭和的頌揚和緬懷。

  三保廟旁有一口三寶井,相傳是當年鄭和挖的,這井水清澈甘甜,其井水被視作圣水,用三寶井水沖涼,能消災(zāi)祛病,記者見到游人們爭相喝從井里引來的水。

  三保廟后不遠處有一座三保山,又被稱為“中國山”,是華裔先民最先落腳處,此處葬著一萬五千四百四十名華裔先民,是除中國之外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墳地。在荷蘭統(tǒng)治時期,被當?shù)厝A人領(lǐng)袖李為經(jīng)買下贈給青云亭作為華人公墓,鄭和曾在這座山上扎營。如今,這座三保山仍屬于馬六甲的華人社團所有。全馬二百多萬華裔每人都捐款,這座華族墳山終于保留至今,也保留下了華裔先民開荒建設(shè)馬六甲的紀錄。華人們稱三保山幾乎是生動的一首史詩,而鄭和則是史詩中的主旋律。

  馬六甲半山腰的荷蘭紅屋,新開辟了“鄭和文物紀念廊”。館內(nèi)保存著鄭和下西洋時攜帶的印章、錢幣等,還有一些史書典籍及圖片、資料、實物,詳細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及與馬六甲的歷史關(guān)系。其中鄭和船隊模型,是由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制的。展示的文物大部分由馬來西亞華裔文化團體及民間捐獻,另一些則由博物院搜集得來,其中一件比較珍貴的文物是明朝永樂皇帝贈給馬六甲拜里米蘇拉蘇丹的印章,這個印章當時由鄭和帶到馬六甲

  在鄭和文物紀念廊外則矗立著官服、佩寶劍的栩栩如生、高大威武鄭和石像,各國游客到此游覽都要在鄭和石像合影留念,一睹中國偉大航海家的卓越風采。(完)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wù)】-廣告服務(wù)-【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wù)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