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七月二十日電 題:華南最大抗戰(zhàn)紀念館巡禮
作者 葉永青 宋秀杰
現已成為廣東省青少年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東江縱隊紀念館,于二00三年十二月一日在廣東博羅縣羅浮山景區(qū)內建成開館,是目前華南最大的抗日紀念館。館內的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著感人肺腑的故事。
《前進報》印刷機再現崢嶸歲月
記者在東江縱隊紀念館的史跡陳列展覽廳內,赫然見到珍貴的東江縱隊《前進報》印刷機。這臺近千公斤重的機器,雖然歷經六十余年滄桑,機身仍然閃閃發(fā)亮。據介紹,該機原是《博羅日報》社長、進步人士陳潔通過多方募資,于一九四一年購得,一九四四年日寇大掃蕩,《博羅日報》停印,為了避免印刷機落入日寇手中,陳潔等人將機器埋藏在博羅附城農民陳錦青家里。幾個月后,東江縱隊領導機關遷徙到羅浮山,陳潔將印刷機的埋藏點告訴了東江縱隊。東江縱隊五支隊政治處主任韓繼元派曾輝帶領十多名戰(zhàn)士,突破敵人重重封鎖線,硬是用扁擔將這部笨重的印刷機運往羅浮山朝元洞,交給東江縱隊《前進報》社使用。
一九四五年九月,東江縱隊北撤,不能把這部機器帶走,只好再次將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報社工作人員廖榮因腿受傷不能跟部隊遷移,就以僧人身份隱居在朝元洞,負責保護這部印刷機。解放后,廖榮將此機運往惠陽印刷廠繼續(xù)使用。一九七八年,博羅縣文化局在原《前進報》隨軍記者鐘紫和廖榮的協助下,將這部機器運回該縣博物館收藏,此機也被定為了國家二級文物。
珍藏史物原件不忘光榮歷史
東江縱隊老戰(zhàn)士鐘成生前的心愿,就是將陪伴在身邊幾十年、打仗時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匕首、駁殼槍套捐獻給東縱紀念館展出。
據鐘成老人的家人介紹,他生前對這兩件文物異常珍愛,多年來一直放在床頭邊,好好保存著。每當兒孫問起匕首、駁殼槍套的來歷,鐘成老人就會自豪地說,當年他參加了多場戰(zhàn)役,匕首是抗戰(zhàn)時期從日本兵手中繳獲的,駁殼槍套則是他在博羅楊村鎮(zhèn)攻打敵人炮樓時繳獲的。東江縱隊紀念館籌建時,向老戰(zhàn)士們征集文物,鐘成老人得知后,馬上把珍藏了半輩子的匕首和駁殼槍捐獻出來。他說,不但要讓自己的后代知道這段歷史,還要讓更多的年青人了解歷史,不要忘記那段艱苦光榮的歲月。
東江縱隊紀念館占地面積三千三百平方米,館內設“序幕廳”、“陳列廳”、“英烈廳”、“映視廳”四個展示廳以及二條六十多米長的參觀走廊。為籌建紀念館,原東江縱隊、兩廣縱隊和邊縱等華南抗日老戰(zhàn)士踴躍捐助人民幣二百一十一萬元,香港、廣東、北京等地的各界人士捐資近一千萬元。
紀念館內展示了三百五十多張真實歷史照片,以及七十七件由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老戰(zhàn)士捐獻的革命文物,記載了東江縱隊抗日救國南征北戰(zhàn)的事跡,是華南抗日志士數千英烈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歷史豐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