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個來自湖南的七旬老漢,年幼時父母雙雙去世。9歲時,惟一一個最親的人——姐姐也已走散,生活無著的他穿著百家衣、吃著百家飯長大。
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日子里,他卻先后收養(yǎng)了四名孤兒。沒有房屋,他就把家安在萍鄉(xiāng)的一座大橋橋洞下,一住就是十八年,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橋洞老人”。
“橋洞老人”一個最大的愿望就是收養(yǎng)的小女兒將來能考上大學(xué)!
老人兒時先后失去雙親 5歲起開始四處流浪
萍鄉(xiāng)市城南萍麻公路上的汪公潭大橋,每天車來車往,熙熙攘攘,誰都沒有注意到橋底下還住著一戶特殊的人家,這戶人家在橋底下已經(jīng)住了整整十八年。若不是《萍礦工人報·安源周刊》記者文小琴的偶然發(fā)現(xiàn),這戶人家不知道還要在橋底下住多久!7月上旬,我?guī)畠郝愤^汪公潭大橋時,女兒說要看橋下面的鴨子,我就帶著她順著用水泥砌好的登梯進到橋洞,于是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寒酸的家庭!9月28日,文小琴回憶說,“橋洞邊用幾根木樁搭上油布算作桌子,橋洞里有三個拱,分別用幾塊木板擋著,算作是三個房間。每個房間除了用木板搭的床外,再也沒有其他家具,自然也沒有電!
這個家庭的主人叫周喻,他的妻子是黃娥。文小琴得知,老周出生后僅三個月,母親就因意外死亡,5歲那年,父親又因病去世,丟下他和6歲的姐姐。無依無靠的姐弟倆開始過著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生活。9歲那年,姐姐又和自己走散。周喻的日子過得愈發(fā)困難。
17歲那年,周喻流浪到湖南高坑,一個好心的大伯把他帶到一個煤礦篩煤。這樣的日子好景不長,1961年的時候,周喻被送回老家。回到老家周喻一無親人二無住房,于是,又過起了流浪生活。也許是命運的安排,30歲的周喻流浪到南昌街頭時,碰到一個流浪女,兩顆苦難的心靈碰出愛的火花,在沒有祝福聲中,兩人三拜天地就結(jié)合了。拜完天地的第二天,他們依然過著走一村過一店的日子。
收養(yǎng)四名棄兒 橋洞安家十八年
1965年,夫妻倆流浪到南昌火車站,看到一大群人圍在一起。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名男嬰被放在座位邊,當(dāng)時老周看到這么多人沒人去管,又想到自己的身世。于是,他與妻子商量抱養(yǎng)這名男嬰,就這樣周喻帶著這名棄嬰繼續(xù)流浪。第二年,他們又在南昌郊區(qū)一大樹下?lián)焓暗剿麄兊牡诙䝼孩子,“也是個男嬰,是用紙箱包著的,大概就剛出生三個月!本瓦@樣在流浪乞討的過程中,他們又撿拾了兩個女孩。
周喻收養(yǎng)的四個孤兒中,二兒子從撿來起就患病,夫妻倆九年間靠乞討為他治病,最后因無錢醫(yī)治而夭折。隨著三個孩子慢慢長大,1989年,周喻夫婦帶著三個兒女來到萍鄉(xiāng)城南萍麻公路上汪公潭大橋下的橋洞安頓下來,這一住就是18年。
這18年,光靠乞討、撿破爛,很難維持一家5口的開銷,老周就靠養(yǎng)鴨子和捕魚來彌補。可是養(yǎng)鴨和捕魚都不容易,有時老周甚至通宵捕魚,然后第二天早上拿去市場上賣錢,即便如此,一天最多也不過是二三十元收入。
最讓老周操心的是,小女兒現(xiàn)在上高中了,成績非常優(yōu)秀,可是每個學(xué)期上千元的學(xué)費把他壓得透不過氣來。“每當(dāng)要交學(xué)費時我都不敢開口要錢,因為我知道家里根本就沒錢,有時十幾元錢要維持全家人一個月的生活!甭斆髌恋闹芑莞嬖V記者。雖然橋洞里沒有電燈,天一黑,全家人都不得不睡覺,而周惠也就沒辦法做作業(yè)了。但周惠知道父親對自己很好,知道她英語成績有些拖后,連續(xù)7個晚上不睡覺地捕魚,給她買了一個復(fù)讀機,幫助她提高英語學(xué)習(xí)水平。
老周說,雖然窮,但也要讓女兒讀書,“我不想她跟我一樣過流浪生活,我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她能考上大學(xué),哪怕是做牛做馬我都要讓她繼續(xù)讀下去!闭劦叫∨畠簳r,老周臉上的皺紋全部舒展開了。
撿到金項鏈 守在橋上等失主
老周家里雖然過得窮苦,但他卻從不貪外財,有幾次他在河邊撿到值錢的東西,他選擇交到派出所或者是等失主認(rèn)領(lǐng)。
1997年的一天黃昏,老周發(fā)現(xiàn)一輛嶄新的摩托車被人遺棄河邊,旁邊還有幾百斤銅,老周看到這橫財毫不動心,毅然通知當(dāng)?shù)毓矙C關(guān)。有人說老周傻,但他卻說“我們雖窮苦,但我們不發(fā)這樣的財”。還有一年的冬天,他在橋下?lián)斓揭粭l價值幾千元的金項鏈,那幾天都在下雪,老周選擇在橋上等待失主,妻子勸他“等天氣好了再找失主”,可老周依然堅持在橋上等待,最后終于將這根金項鏈交還到前來尋找的失主手中。
在采訪中,從老周嘴里說得最多的就是“靠自己”。他說世界上窮人很多,還有許多人比他還窮,所以人要不怕艱苦,要勇敢面對現(xiàn)實,用自己的雙手去維持全家的生活,“人窮志不窮,我的肩膀還是很硬朗”,他抖擻了一下雙肩,沖記者憨笑起來。
老人義舉感動社會各界市委書記批示解決住房
今年8月,《萍礦工人報·安源周刊》對老周的坎坷遭遇進行報道后,在萍鄉(xiāng)市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市委書記謝亦森也過問周喻一家人的生活,并作出批示:“這位老人太可憐、太可敬了,請房管部門想想辦法看能否解決他一家的住房,哪怕是舊一點,小一點都可以,錢的問題再想想辦法!庇谑,萍鄉(xiāng)市房管局當(dāng)即召開了一個專門解決周喻住房問題的會議,由城區(qū)房管所負(fù)責(zé)在轄管公房中調(diào)配一套給周喻。很快,在老周所住橋洞附近汪公潭為他調(diào)配了一套近60平方米的二室一廳的公房。
9月5日,對老周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搬進了汪公潭羅家塘的新房內(nèi),滄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點燃一掛長長的鞭炮,對前來祝賀的人表示感謝。周喻70年來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新床、電視、書柜、衣柜、廚房、衛(wèi)生間等家庭用具,也生平第一次家中來客人,萍鄉(xiāng)一些社會人士還捐贈了彩電、DVD,這也是這一家人第一次擁有了家用電器。彩電是有了,可老周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開電視,憨厚的老周不好意思地請客人教他開電視、放DVD,學(xué)得津津有味,之后他又從街上買來了毛主席畫像掛在客廳中間,并將一個大中國結(jié)高高掛起。
27日,記者來到老周的家中采訪,映入記者眼前的是一幅大紅色精致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書記市長為民著想辦實事”、下聯(lián)是“局長所長無微不至解憂難”,橫批是“社會和諧”,老周的妻子告訴記者,這幅對聯(lián)是特意請別人寫的,表達了他們一家對政府的感激之情!胺抗芫诌給我們買了新的廚房用具,光裝修,房管局就掏了3萬多元!崩现艿钠拮痈吲d地引著記者參觀她的新房。
萍鄉(xiāng)市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萬分:“他的貧窮讓人震撼,他的義舉讓人感動!(文中老周夫婦及收養(yǎng)的子女均系化名)
(記者 陳華世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