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柜員機出故障,取1000元銀行卡賬戶里只被扣1元。打工仔許霆分171次取款17.5萬元,被廣州市中院一審以盜竊金融機構罪判處無期徒刑,事件引發(fā)爭議。來自北大、清華等學校的法學專家齊聚一堂,圍繞“許霆案”進行討論,多數(shù)專家認為該案“量刑過重”。(12月24日《南方都市報》)
“許霆案”甫一問世,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從網(wǎng)友到媒體,從坊間百姓到法律學者,公眾參與度之高,堪稱不讓華南虎照事件。一個孤立的判決引起公眾如此關注,委實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
對于“許霆案”的判決,確有爭議之處。有法律學者認為,應以侵占罪處以輕刑。亦有專家認為,許霆的行為屬于民事行為中的不當?shù)美,而不該作為一起刑事案件來定罪,理由很簡單,許霆是用屬于自己的銀行卡取錢,沒有進行盜竊或者侵占的故意,只是因為巧合而碰到了銀行的漏洞,取了法律沒有規(guī)定可以屬于他的錢款。
其實,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公民,之所以如此關注“許霆案”,表面看是該案件確有爭議,公眾對許霆寄予了無限同情;實際上,“許霆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其背后凸顯公眾的被剝奪感。
誠然,我們都懷有“可能是下一個許霆”的惶恐感。蕓蕓眾生,誰沒有人性弱點,面對銀行ATM機出現(xiàn)故障,一般人很難心如止水。問題的關鍵是,因ATM機出現(xiàn)故障,導致取款人心理煎熬,錯在銀行,銀行有“引誘”之嫌。誠如有學者認為,由于銀行服務的不完善和疏忽給了許霆可乘之機,導致許霆惡的一面被勾起,銀行過錯在先,應該負起“引誘”的責任。此論斷并非虛妄之談,比如在英國,某銀行一提款機出現(xiàn)故障,數(shù)百人排隊瘋狂取錢,英國警察局并沒介入,司法也沒介入,也沒在社會上引起什么道德討論,銀行也只表示要將多取的錢追回。
作一引申,現(xiàn)實中我們遭遇到太多類似的情況:ATM取出假錢———銀行無責;網(wǎng)上銀行被盜———儲戶責任;ATM機出現(xiàn)故障少給錢———用戶負責;銀行多給了錢———儲戶義務歸還;銀行少給了錢———離開柜臺概不負責。這種具有強烈不平等色彩的格局,既說明了銀行巨頭的驕橫,也凸顯了用戶的權利貧困。
公眾的被剝奪感還在于,我們大多是像許霆一樣的普通公民,通過由此及彼的比較,公眾有強烈的不公平感———咸寧某銀行職員胡某看到了儲戶的存折密碼,盜取該儲戶28萬元存款,也僅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1萬元。胡某涉案金額遠遠超過17.5萬元,其作案手段也比利用ATM取款機故障取錢惡劣,判決結(jié)果卻相差甚遠,不能不令人浩嘆。
有網(wǎng)友稱,“許霆案”是既得利益集團與弱勢群體的一次利益PK,不管此論斷是否屬實,但流露的弦外之音,令人聞之凄然!霸S霆案”背后的公眾被剝奪感正緣于此。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