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父母離異,就是父母雙亡,考生作文里涌現(xiàn)出太多“悲情故事”。高考評卷老師感嘆:作文編造痕跡太明顯,考生的假悲情難博同情分(6月20日《重慶晚報》)。
筆者以為,目前我們的作文教育存在著兩大問題,要么是古板落后,要么是借“創(chuàng)新作文”之名嘩眾取寵。
古板落后的作文教育,套路化很明顯,甚至可以稱之為作文八股。寫一件好事,那就是撿到錢或手表交給警察叔叔,寫第一次做了什么事情,往往是寫燒飯燒糊了,自己很擔心,父母卻很大度,“第一次嘛”。當然,這都是筆者小時候的作文教育套路,現(xiàn)在的孩子未必如此,但想必換湯不換藥,內(nèi)容變“時尚”了,實質(zhì)還是古老的“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那種“為作文而作文”的陳舊模式。
而近年的所謂“創(chuàng)新作文”大行其道,雖然有其好的一面,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作文老師提倡“反彈琵琶”,于是就出現(xiàn)很多為歷史上的奸臣翻案的作文;老師提倡“逆向思維”,學生們就敢于寫出“贊美死亡”、“歌頌自殺”等讓學生家長看著觸目驚心的作文。
實際上,作文教育的這兩大類問題都指向了一個核心的本質(zhì)問題:我們的作文教育并沒有把真實表達、真實感受作為作文的第一要義。不論是作文教育的古板落后型還是創(chuàng)新型,都存在著有意無意迫使或鼓勵學生弄虛作假、胡編亂造的問題。沒有做過好事,卻要人人寫一篇好事作文,這不是逼著學生造假嗎?
筆者相信,“父母雙亡”的悲情作文之所以在高考中大量出現(xiàn),正是我們的作文教育不注重引導學生“真情作文”的結(jié)果。其實作文教育原本沒那么復雜,當年魯迅先生談到“作文秘訣”時強調(diào)作文應該“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話在今天仍然有意義,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作文教育首先應該重在培養(yǎng)學生們“說真話”這種既是“作文”,又是“做人”的道理,心里怎么想,筆下就怎么寫,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作文教育的重點。
(湖北 歐木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