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中華武術(shù)淵遠流長,世代相傳的武術(shù)世家卻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重慶尋常街巷中卻有著一自南宋起至今已有17代傳人習武的武術(shù)世家,演繹著中華武術(shù)的傳奇故事。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于重慶江北區(qū)的一武館,在竹林的掩映下武館顯得十分清幽,正門兩側(cè)貼有習武之道的老舊對聯(lián)。武館中擺放著各種練武器具:重達近20公斤的鐵鞋、灌滿鐵砂的拍包,還有記者試圖用肩都難以扛起的鐵砂袋,劉家拳第16代傳人劉繼東及其徒弟卻每日不帶任何防護用具在上面打拳練習。劉繼東告訴記者,自己練的是先輩自南宋初年代代相傳的劉家拳。20世紀30年代,自己的父親劉家拳第15代傳人劉梓明輾轉(zhuǎn)昆侖、峨眉等派別拜訪名家大師,集各家所長,并以昆侖派道號“昆喀勒巴岷劍貞”行走江湖。
解說詞:中華武術(shù)淵遠流長,世代相傳的武術(shù)世家卻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重慶尋常街巷中卻有著一自南宋起至今已有17代傳人習武的武術(shù)世家,演繹著中華武術(shù)的傳奇故事。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于重慶江北區(qū)的一武館,在竹林的掩映下武館顯得十分清幽,正門兩側(cè)貼有習武之道的老舊對聯(lián)。武館中擺放著各種練武器具:重達近20公斤的鐵鞋、灌滿鐵砂的拍包,還有記者試圖用肩都難以扛起的鐵砂袋,劉家拳第16代傳人劉繼東及其徒弟卻每日不帶任何防護用具在上面打拳練習。劉繼東告訴記者,自己練的是先輩自南宋初年代代相傳的劉家拳。20世紀30年代,自己的父親劉家拳第15代傳人劉梓明輾轉(zhuǎn)昆侖、峨眉等派別拜訪名家大師,集各家所長,并以昆侖派道號“昆喀勒巴岷劍貞”行走江湖。
同期聲:(劉家拳第十六代傳人 劉繼東:我的父親生在光緒年,當他出名那段時間,習武是屬于家傳開始,家傳之后他又到昆侖那邊去練了一段時間,后來回到重慶又參加了各種比賽。作為我們劉家是世代相傳,融合了多家武術(shù)的精華,他是從昆侖學了回來,手勢就是以這個姿勢,這個動作就是昆侖這個字(形)。)
解說詞:據(jù)《重慶武術(shù)志》記載,劉繼東的父親劉梓明回渝后在各種生死擂臺賽中屢次奪冠,曾獲得重慶首任市長潘文華的多次嘉獎,成為重慶余門四大金剛之一,后于20世紀30年代的國術(shù)國考后任當時的中央國術(shù)館編修。與作為英雄的前半生大為不同的是,年近古稀的劉梓明在文革時期因被誤劃為敵特分子而不得不停止習武,甚至連教自己的孩子也只能暗中教授。
同期聲:(劉家拳第十六代傳人 劉繼東:我們出生之后,身體太差,父親看沒有辦法,就把原來不想傳的東西傳了一些給我們。在這個期間,我們就只有半夜三更,三點鐘、兩點鐘(的時候)起來在馬路邊練一下。只要有人路過,我們就不能練了。)
解說詞:劉繼東還告訴記者,自己在1983年父親去世后便停止了習武,17年后因肝臟病變生命堪虞才重拾武術(shù),并在中國武術(shù)養(yǎng)生健體的功效下逐年康復,擺脫了病魔,F(xiàn)在自己也將家傳武功傳承給女兒。
同期畫面:劉繼東教女兒劍術(shù):手,出去,回來,提膝,掄刀,走,手,抓,沖過來。
解說詞:劉繼東說,每一個武術(shù)世家代代相傳的不僅是中國武術(shù),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哲學的載體,當今武林已告別家傳時代,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武術(shù)。
記者:李思潔 何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