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國新辦舉行介紹“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關(guān)情況發(fā)布會

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于5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權(quán)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介紹“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關(guān)情況,并答記者問。

分享到: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0 15:2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5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08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5场。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和粮食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先生、黄炜先生。
    下面,首先请丛亮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重农抓粮政策举措,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二是粮食市场运行平稳。近年来,受疫情延宕、经济下行、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运行,粮食市场没有脱销断档,始终保持了充足供应,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粮食流通高效顺畅。持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粮食储备数量足、质量好,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应急供应体系比较完善,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2
    丛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部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我们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是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督促承储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推动市场化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三是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依法治理水平。加快推动粮食安全立法进程,力争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早日出台,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完善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执法监管,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四是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不断强化全链条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举办好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引导公众养成科学合理膳食习惯,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各位记者朋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把十四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媒体朋友的提问,作进一步的交流。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3
    寿小丽:
    谢谢丛亮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请问,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粮食和储备部门还将拿出哪些举措?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4
    丛亮: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深刻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最精准概括。具体来讲,可以用“三个更强”来加以佐证。
    一是生产保障能力更强,“两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二是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已经达到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再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4
    丛亮:
    三是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5
    丛亮: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持市场总体平稳,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粮食收购,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压实各方责任,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确保“颗粒归仓”。二是加强储备吞吐调节,紧盯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精准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度效,有效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三是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增强监测预警的前瞻性、时效性、针对性,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28
    澎湃新闻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请问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33
    丛亮:
    谢谢您的提问。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家、应急供应网点56495个。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到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需要。
    应该说,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验,给全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课”,再次凸显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备,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充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粮食应急体系。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应急保供的积极性。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33
    丛亮:
    二是补齐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一县一策”,充实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全面覆盖,补齐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极限思维,持续提升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聚焦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弱项,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夯实应急保供的物质基础。
    三是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指导各地科学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加快实施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国家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合力。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38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应对各类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下一步如何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39
    丛亮:
    谢谢您的提问。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家、应急供应网点56495个。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到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需要。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39
    丛亮:
    应该说,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验,给全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课”,再次凸显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备,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充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粮食应急体系。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应急保供的积极性。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40
    丛亮:
    二是补齐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一县一策”,充实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全面覆盖,补齐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极限思维,持续提升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聚焦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弱项,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夯实应急保供的物质基础。
    三是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指导各地科学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加快实施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国家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合力。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55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请问粮食流通领域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成效有哪些?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节粮减损工作取得实效?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55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 黄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刚才在提问中讲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也是对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最根本要求。
    对于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反复强调,不断地讲,提工作要求。最近和粮食有关的有一件大事,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分八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讲粮食节约减损的论述“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里我建议记者朋友们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基于自身工作职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节粮减损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在这里作个简单归纳。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56
    黄炜:
    一是抓为民服务减少收购环节损失。收购环节,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按照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现在降到2%以内。二是抓技术应用减少储运损失。主要是采取措施推广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还有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改善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减少坏粮损失。新技术应用后,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运输环节开发应用铁水联运接卸、运输专用车、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装备,减少粮食运输损耗。三是抓适度加工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有一个加工过程。这几年市场存在过度加工的情况,这对人体需要的营养是一种损失。针对这个问题,加大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升级改造加工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油料损失和消耗,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同时重点抓好粮食加工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按照保粮食安全、保食品安全,特别是保人民健康的角度制定科学加工标准,通过标准引导整个社会节约粮食、减少粮食损失。四是抓宣传教育减少消费损失。结合一些主题性、综合性的,比如“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持续不断开展粮食节约减损、爱粮节粮、营养健康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增强老百姓自觉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方面新闻媒体朋友做了大量工作,这里我代表国家局对你们表示感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5-11 10:57
    黄炜:
    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从业者、消费者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作为国家主管部门会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抓好这方面工作。同时利用这个机会,也希望媒体朋友在这方面多帮我们做宣传、引导,让我们一起共同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更好端牢“国人饭碗”。谢谢大家。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