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我眼中的臺灣年輕人
“臺灣比較像偏安的南唐,對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講,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就是他的政治”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博發(fā)自北京 當年以高超的“政治化妝術”風靡臺灣年輕一代的陳文茜,雖然已退出政壇數(shù)年,但仍然不斷通過媒體發(fā)表著自己的政見。最近,前來北京擔任“2007國際大專辯論會”評委的她,向《國際先驅導報》談起了如今她眼中的臺灣年輕人。
他們習慣了慢活
《國際先驅導報》:兩岸的年輕人有什么不同?
陳文茜:臺灣是一個停滯的社會,錢也沒得賺、政治又胡鬧至極。所以我注意到臺灣這一代的年輕人和我那一代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們的集體性很少。對他們來講,真正意義在于個人,就在于跟自己、跟朋友、跟身邊局勢的沖突,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就是他的政治。
大陸這邊的年輕人我并不怎么了解,因為大陸發(fā)展太快了。兩個月前,我去看鳥巢、水立方,我說明年能開奧運嗎?北京市副市長就說你放心。要是在臺灣,這個樣子還要蓋五年以上。在這種每天都像在飚車的環(huán)境,就逼迫得你今天不抓住機會、明天就會落后,大后天人家就富起來了,你什么都沒跟上,你就會有急促感。
與大陸相比,臺灣比較像偏安的南唐、李后主年代的“國度”,長期在夜宴、歌舞升平。很多人會在乎生活品位,習慣了慢活、樂活。因為對他們來說,很快地活著也得不到什么,并沒有特殊的機會。
清楚陳水扁的“臺獨”伎倆
《國際先驅導報》:臺灣的年輕人為什么不關心政治?
陳文茜:沒有關心的必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臺灣有非常多的管道去表達對政治領導層的不滿。每幾年就可以投一次票,你看陳水扁不順眼,如果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跑去把他罵一頓,最多就是被“國安人員”拖走,不會去坐牢。
在臺灣,沒有明顯的議題強迫年輕人去關心政治。而學生運動當年在美國、法國的興起,都是有原因的。美國是因為要把年輕人拖去打越戰(zhàn),法國1968年學生暴動,是因為他們的學費太高了。臺灣現(xiàn)在如果學費漲起來,學生就關心政治了。
如果要他們?nèi)ゴ蛘,他們就會上街頭反對陳水扁的“臺獨”路線了?蓪嶋H上,年輕人心里很清楚,陳水扁的“臺獨”是要搞一個劇場效果,為了拿票房不是為了真的去打仗,觀眾主要在北京而不是臺灣社會。
馬、謝不了解年輕人
《國際先驅導報》:怎么看待藍綠在校園里的動作?
陳文茜:(馬英九、謝長廷)兩個人的魅力都不夠。他們不了解年輕人。
以前陳水扁參加2000年選舉時,身邊有一些人蠻了解年輕人的——他們不是讓年輕人去關心政治,而是去附和年輕人,比如參加五月天的演唱會。國民黨后來也找來一堆辣妹在舞臺上跳舞,但那是10年前,不適合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我篤定馬謝都不知道“蘇打綠”,知道周杰倫也不會唱他的歌。他們和年輕人的距離非常遠,對他們來講,年輕人像外國人。
至于馬英九,除了健身房那一組概念之外,沒有太多受年輕人關注的內(nèi)容。他成長的過程也會讓年輕人覺得有疏遠感,年輕人不會喜歡“模范生”。謝長廷每天都在談臺灣意識、族群意識,可能更不討年輕人的喜歡。
《國際先驅導報》:據(jù)你預測,明年大學生的投票率會不會有明顯的提升?
陳文茜:我覺得會很低。在臺灣,2000年、2004年八成的投票率已經(jīng)很高了。2008年不太可能有什么提升。想要在年輕人的部分多拿多少,好像不太可能。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