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有時候是有欺騙性的。譬如籃球場上8分的差距,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惜敗、險勝這樣的字眼。但中國男籃世錦賽上輸給波多黎各8分的那場比賽,就是不折不扣的惜敗。
如果阿聯(lián)和孫悅的罰球能準點,如果王仕鵬的投籃手感能好點,如果大郅的體力能再好點,說不定惜敗就成了中國男籃送給對手的“禮物”。但因為這些“如果”不能成立,小組賽慘淡出局的名單里便多了中國隊的字樣。
北京時間2010年9月1日算是中國籃球史上最為灰暗的日子之一,凌晨時,中國男籃輸給了波多黎各,深夜時,俄羅斯與中國男籃的比分定格為89∶80。中國隊出局了,無緣世錦賽16強,也沒有了4年前王仕鵬驚天一投的好運氣。和賽前很多人的預(yù)測一樣,中國隊出線希望渺茫。但出乎賽前預(yù)料的是,這支輸球的中國男籃卻讓人看到了許久不見的一線曙光——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終于開始相信自己。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件討巧又省力的事情。趕上這個“別人”碰巧還是個身高臂長能投能防能搶籃板又極具責任心的世界級中鋒,這無疑會讓人產(chǎn)生難以“割舍”的依賴感。過去的10年時間里,姚明就這樣被教練依賴著,被球迷依賴著,也被隊友依賴著。球拿著“燙手”就找姚明,不僅是句玩笑話,更是姚明的無數(shù)隊友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
也正因為如此,在過去的兩屆世錦賽和兩屆奧運會上,姚明既是中國男籃的制高點,更是國家隊信心的幾乎全部來源。姚明意味著中國男籃的高度、實力、成績,還有信心。這個和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大個子,總是會在關(guān)鍵時刻張開雙臂,為隊友遮風擋雨。于是,當大個子最終只留下遠去的背影后,中國男籃便像個被慣壞的孩子,隨便就能被對手打得鼻青臉腫。
但時間終究還是能夠治愈傷口的。當“無姚”成為現(xiàn)實,成為習慣,甚至連回歸的僥幸都不存在時,男籃國手終于在風雨中學會了直面。而鄧華德不失時機的調(diào)動,也讓這群小伙子重新挺直腰桿,學著用男子漢的方式去解決戰(zhàn)斗。鄧華德是姚明和他的姚之隊“欽點”的教練,但他無疑做成了中國男籃一直該做卻沒做的“去姚化”。
比勝利更讓人欣喜的是打出了血性,而連出局都顯得不再令人難以接受的則是信心的回歸。盡管現(xiàn)在的中國男籃籃板搶得有點糟糕,板凳厚度不大夠,主力隊員表現(xiàn)時好時壞缺乏穩(wěn)定性,但他們至少開始相信自己,相信即便沒有姚明在籃下的一柱擎天,他們照樣能夠打出自我。
從技戰(zhàn)術(shù)角度而言,“去姚化”絕非一道簡單的加減法,有姚無姚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這支隊伍的實力。但從心態(tài)上而言,男籃國手已經(jīng)開始“去姚化”,試著在沒有姚明的日子里,打造屬于自己的那片天。
男籃還是那個男籃,放不了衛(wèi)星也創(chuàng)不了奇跡,但男籃也已不再是那個男籃,他們至少不再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姚之隊”。
參與互動(0) | 【編輯:盧巖】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