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9日電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報道稱,歲值隆冬,電影市場上卻熱氣騰騰,大片連連,風生水起。描寫兩岸情感的《云水謠》上映10天,票房突破3000萬元;《滿城盡帶黃金甲》在不停地造勢中,撲面而來,進入院線一個星期,全國票房已過億。這番熱鬧,作為一年的收官之景生動映照出了中國電影2006年的繁榮。
報道稱,2006年,走向新的百年的中國電影,在數量、質量、票房和影響力諸方面,穩(wěn)定攀升,再創(chuàng)新高。這一年全國拍攝影片330部,比2005年增長了70部,這還不包括為電視播放拍攝的數字電影110部;全年國內票房收入25億元,海外票房收入15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0.46%和22%。在這些新拍的影片中,弘揚時代主旋律,表現當代中國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占到了60%以上,它們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商業(yè)大片一起,形成了國產電影豐富的多樣式、多類型的產品體系。
這一年,電影人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拍攝出了《我的長征》、《紅色滿洲里》等一批優(yōu)秀影片。這些作品努力追求以新視角、新手法再現歷史風云,描繪時代風采,注重市場元素,增強藝術感染力,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放映效果。《天狗》、《大道如天》、《生死托付》、《金牌工人》、《情暖萬家》、《馬背上的法庭》、《三峽好人》、《瘋狂的石頭》等一批影片,將鏡頭對準當代中國和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以獨特的視角、不同的側面,生動描繪出了這個時代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以及人們的精神風貌。這些以中小成本拍攝的影片,大多進入全國院線,取得了不俗的票房。這些影片不少出自青年導演之手,盡管有些作品還顯得稚嫩,觀照現實的視野不夠廣闊,思考欠深度,但他們的嶄露頭角,展示了中國電影走向新百年的生機和希望。
曾幾何時,當進口大片剛剛被引入中國的時候,無數人驚呼“狼來了”,擔心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外國大片的天下!芭c狼共舞”十幾年,如今每年進口大片的數量雖然增加了一倍,但在全國電影票房前五名中已連續(xù)三年看不見進口大片的身影,每年排在前幾名的都是國產大片。并且,國產電影已連續(xù)三年在全國市場份額中,占到了55%以上,這在好萊塢稱霸天下,不少國家的本土電影日益凋敝的背景下,是比較少見的。因此有人說,放眼全球本土電影市場,風光這邊大好。
報道稱,國產大片的穩(wěn)定發(fā)展,不僅增強了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熱情,并且吸引境外資金和國內其他行業(yè)資金投向國產電影。同時投資影院的熱情高漲,影院建設日新月異。2006年全國新增銀幕400塊,達到3000塊。也就是說2006年每一天都有一個新的現代化放映廳問世,這種發(fā)展勢頭和速度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銀幕的增加,增加了中小成本電影進入院線的機會,為滿足不同層次的觀眾對不同類型電影的需求提供了條件。
2006年,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在海外電影市場上票房激增,同時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電影節(jié)、展上都有中國電影“閃亮”登場,并且在各級國際節(jié)、展上摘金奪銀,獲得各種獎項達34個,創(chuàng)下了中國電影又一個新紀錄。
2006年,全國農村放映工程成就顯著。數字移動放映新技術廣泛運用于農村,政府“埋單”、企業(yè)經營、市場運作的新模式。全國縣、市基層二級電影市場,如今也在產業(yè)改革中逐漸被激活,它們的全面啟動,將為中國電影開辟出一片廣闊的新天地。(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