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集時期,人們還熱衷于討論它的紐約氣質、混搭理念,但是當電影版在劇集落幕4年后登場時,所有人只關注影片中出現(xiàn)了哪些名牌。這幾乎都不算時尚,只是堆砌奢侈品,因為它失去了風格。
劇集曾經(jīng)以告訴女人怎么用衣櫥表達自我而著稱,可現(xiàn)在《紐約時報》感嘆電影里四個女人的造型根本就沒了個性,好似從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凱莉在片中換了81套衣服,平均2分鐘不到就要換一套。當年劇集中那股不循規(guī)蹈矩的古怪趣味完全消失了,奢侈品原本只是混搭元素中的一類,但在電影里成了全部。走進電影院前你要做好看一場超長廣告片的心理準備,每個鏡頭都充斥著品牌。
甚至可以說,奢侈品才是電影的真正主角,完全壓倒了這些40多歲的“欲女”。不少場景你都能感到那些品牌名字是多么精心地與場景相協(xié)調,隨意到了刻意的程度。薩曼莎把一堆Gucci的盒子搬進她的奔馳車里,畫面上非常醒目地凸現(xiàn)Gucci的logo;而當凱莉試婚紗時更來了個品牌大點名,每換上一套,旁邊就有人清晰地叫出品牌名:“Vera Wang……Lanvin……Vivienne Westwood.……”
電影的造型指導仍然是派翠西亞·菲爾德,但大概她已經(jīng)無力再自由發(fā)揮,畢竟一部幾千萬投資的電影不同于電視劇。女主演莎拉·杰西卡·帕克作為制片人親自出馬聯(lián)系與品牌合作,編劇絞盡腦汁地把這些東西塞進劇情里。所有的奢侈品牌都虎視眈眈,公關哀求劇組將他們的品牌放到場景中,甚至連凱莉的浴室擺什么樣的洗發(fā)液都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廣告位。一旦某個品牌接到劇組電話要求出借服裝,公關們簡直會高興得跳起來,其興奮程度堪比中了樂透,然后趕緊發(fā)宣傳稿給媒體以告知天下。
促銷效應從電影一開始拍攝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了,帕克在開拍第一天提著的那個施華洛世奇水晶鐵塔包成了網(wǎng)站的暢銷款,而她腳上那雙迪奧的羅馬涼鞋剛剛被狗仔隊拍到就馬上賣斷了貨。
現(xiàn)在看來,10年前討論的女性主義好似一場認真的扯淡,電影無關性,無關女人的自我認識,如果沒有那些華服做噱頭,只不過是一出老掉牙的愛情片和電視劇的一集加長版。也許,電影《欲望都市》那種炫耀而華麗的風格已經(jīng)過時了,但作為一種對舊日好時光的緬懷,它也提供了足夠多的談資——從《紐約時報》到《Vogue》都在喋喋不休地分析凱莉的每套裝束由哪些品牌組成,根本不會放映這部電影的中國都深陷這股熱潮中——大到各家時尚刊物,小到徐靜蕾的電子雜志都煞有介事地關注了一番。
奢侈品與大眾文化的完美結合
《欲望都市》告別觀眾的這幾年,恰好就是奢侈品業(yè)與娛樂的關系變得空前緊密的幾年。過去那些電影史著名的時尚造型大多只是產(chǎn)生一種風格的影響,并沒有為具體的品牌承擔宣傳功能,只有極少數(shù)如紀·梵希、阿瑪尼真正利用娛樂產(chǎn)品傳播了品牌。
直到《欲望都市》之前,人們看到奢侈品的途徑主要還是天橋秀或者紅地毯,一個屬于純粹的時裝行業(yè),一個屬于高高在上的明星,對于普通人都是那么遙遠。而肥皂劇正好就是用模擬日常生活的情境把這些東西安置到了消費者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原本毫不時尚的莎拉·杰西卡·帕克也被捧成了潮流教主,因為一部演了6年的戲太容易讓觀眾把角色和演員重疊起來。人們模仿她在戲里戲外的打扮,她走在路上都會有設計師突然沖上來非要把自己設計的牛仔褲塞給她,巴望著她哪天穿上一次、被狗仔隊拍到就能幫助自己一夜成名!队际小肥巧莩奁放平⑴c大眾親密關系的完美載體,因為它們不是靠把天價時裝賣給超級富翁賺錢,而是靠把箱包、墨鏡和香水賣給普通消費者來獲利。
《欲望都市》引導了高級時尚品牌融入大眾生活,在劇集落幕后,奢侈品找到了更廣泛的載體來完成這個任務。網(wǎng)絡的發(fā)展,尤其是個人八卦博客的興起讓明星生活得到無止境的曝光,報紙版面需要新聞由頭,但網(wǎng)站連明星逛街、吃飯的照片都可以貼出來,他們在日常狀態(tài)下的著裝便成為讀者關注的對象,而且這比普通人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穿的紅地毯禮服更容易被模仿。狗仔隊除了偷拍明星私生活、挖掘他們公眾形象之外的另一面,又多了一份工作,就是拍明星的日常打扮。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