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秦孝公成明君代表
歷史劇美化帝王惹爭議
在《大明王朝》《貞觀長歌》等幾部大制作電視劇之后,冷清已近2年的歷史正劇市場最近又火熱起來:《大秦帝國》網(wǎng)絡播出余熱未消,央視8套播出的《鄭和下西洋》收視率也急劇暴增。細心的觀眾注意到,這些電視劇中,都少不了一個“勤政愛民,直面創(chuàng)新,不以大臣直言敢諫為忤逆”的帝王主角。
朱棣是歷史第一明君?
《鄭和下西洋》可能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并非名垂史冊的鄭和,而是他的主子永樂皇帝朱棣,因為在劇中,這個角色的戲份絕對可以和鄭和平分秋色,而“老戲骨”唐國強的精湛表演,又為朱棣增添了幾分王者霸氣。對于這次扮演的皇帝朱棣,唐國強曾做過這樣的評價:“我很佩服他,他有反潮流的精神,有氣魄且想干大事!
雖然朱棣在歷史上功過參半,并有“瓜蔓抄”“誅十族”等誅戮惡名,但在劇中,他勤政親民,虛心納言、寬宏大量的形象著實讓人敬佩。劇中,朱棣苦口婆心地爭取解縉、夏元吉支持自己解海禁政策的情形,給人留下一代明君勵精圖治、思想開明的深刻印象。對此有網(wǎng)友評論道:“看了他身著黃金鎖子甲的扮相,雄姿英發(fā),威猛霸氣,頓時讓人熱血沸騰。朱棣武可安邦,文可治國,絕對的千古一帝!”在電視劇的影響下,有網(wǎng)站做了“誰是歷史第一明君”的調查,超過半數(shù)的網(wǎng)友把票投給了朱棣。
秦孝公勵精變革成“巨人”
不久前大熱的《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雖然主要講述“商鞅變法”故事,卻同樣塑造了一個勵精變革的仁君形象——秦孝公。劇中,他有著與商鞅近乎相等的“男一號”戲份。近日,秦孝公的扮演者侯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秦孝公:“商鞅身后如果沒有站著這樣一個巨人,給他做一個堅強的后盾,一介布衣怎么可能從魏國到秦國去變法呢?”
侯勇認為,秦孝公實際是一個內心情感豐富而又樂于納諫的帝王!叭魏我粋男人,只要有舞臺,都愿意去展現(xiàn)自己,但是秦孝公知道商鞅有才華,所以他把這個舞臺拱手讓給商鞅來變法,他的隱忍、胸懷,叫雙肩擔道義,胸襟寬似海。他雙肩擔的是秦國的勵志圖強。秦孝公不搞陰謀,他是以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召所有人,他要去穩(wěn)住老權臣們,又要去求新變法,他是在感召所有人跟他一起駕著秦國的馬車一起往前走。這個人的胸懷太大了,如他一樣的帝王并不多見”。
帝王臉上不宜過多貼金
一時間,似乎每個皇帝都是圣主明君,這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當年電視劇《雍正王朝》播出后,小說作者二月河對唐國強表演的評價:“他把雍正演得太好了,在我眼里和小說里,雍正沒有那么好!
同樣值得記憶的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古裝歷史劇幾乎占去熒屏半壁江山,但從2004年起,便開始轉衰,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這一問題時表示,觀眾對被“貼了金”的帝王形象產(chǎn)生審美疲勞是其中一大原因,“歷史劇中,帝王形象往往過于臉譜化和英雄化,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審美疲勞。”
不少網(wǎng)友認為,現(xiàn)在演員演戲,往往都會著力尋找自己扮演角色“人性而崇高”的一面,但這絕非是解釋把朱棣、康熙、雍正、乾隆塑造成明君的理由,“他們實際只是封建社會的帝王,他們秉持的不過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的‘家天下’觀念”,“帝王的臉上,不該被貼上那么多層金。”
記者 孫歡 實習生 賀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