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raudsandswindlers.com  


郭鳳蓮:鐵姑娘是怎樣煉成的

文/李徑宇

山西老人將自己新手繡制的綠色申奧旗交給郭鳳蓮,由她轉交國際奧委會。

  1964年,在毛澤東主席「農業(yè)學大寨」的號召下,大寨霎時間成了萬眾矚目的地方。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大寨一直是「中國最著名的鄉(xiāng)村」。1962年后郭鳳蓮任大寨第二任「鐵姑娘」隊隊長。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當重視生產效率的農業(yè)承包制在全國推廣以后,大寨模式的集體農業(yè)轉而遭到了否定。

  人們發(fā)現(xiàn),雖然大寨一直宣傳「自力更生」,但實際上國家也給了不少資金用于支持改良土地的工作。勞動模范成了批判的對象,被譽為「鐵姑娘」的郭鳳蓮也未能幸免。1982年9月,被逼無奈的郭鳳蓮只好離開了大寨。   在此后的大約9年間,她奔波于山西省各地農村,從事農業(yè)耕作或是道路管理工作。但是,當大寨的耕地很快再次荒廢的時候,村民們又開始尋找她。1991年11月,郭鳳蓮被迎回大寨,重新當上了黨委書記。


  2001年1月,據(jù)《三晉都市報》報導,擬上市的大寨工貿公司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結束。

  2001年4月26日,郭鳳蓮,以大寨經濟貿易發(fā)展總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在北京西單文化廣場亮相引起不小的轟動。

郭鳳蓮(右)出席中國婦女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1年4月16日,大寨村黨總支、村委會成員和大寨村所屬各企業(yè)的廠長、經理們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的帶領下,正在接受系統(tǒng)的英語培訓。

  2001年5月19日,北京,國家體育總局、旅游總局、鳳凰衛(wèi)視、大寨村共同舉行「申奧萬里行」新聞發(fā)布會。大寨集團解囊200萬元人民幣獨家贊助此次活動。

  人們注意到,近段時間,曾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的特定歷史時期中,令人振聾發(fā)聵的「大寨」、「郭鳳蓮」這樣的字眼再次高頻率地閃現(xiàn)在當今的各大媒體上。


少年時代的郭鳳蓮,非常「崇拜」 村里的這些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

  1947年,郭鳳蓮出生在離大寨不遠的武家坪,由于當時生活艱苦,母親身體營養(yǎng)不良,生下的小鳳蓮非常瘦小。

  小鳳蓮長到3歲時,母親因患癆病去世。親戚只好把她給了大寨村的姥娘家。從此,郭鳳蓮與姥娘相依為命,備嘗辛酸清苦。

  14歲高小畢業(yè)后,郭鳳蓮到大寨幼兒園當了一年多的「孩子王」。

  就在這期間,大寨村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以及賈進才、賈承讓、梁便良、宋立英等村干部的帶領下,花了10年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溝八梁一面坡,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wěn)產海綿田。

  少年時代的郭鳳蓮,非!赋绨荨勾謇锏倪@些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

  郭鳳蓮和全村22名女青年組成一支突擊隊 這就是后來聞名全國的「鐵姑娘」隊的雛形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百年不遇的山洪把大寨人的糧田和房屋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139畝梯田被大水沖得裸露出堅硬的石頭,41畝莊稼更是淹在泥水中蹤跡全無;全村140眼窯洞,有113眼坍塌,125間房子中,就有77間躺倒在泥泊里,村里幾百口人無處棲身。

大寨黨委書記郭鳳蓮。

  危急關頭,郭鳳蓮和全村22名女青年組成一支突擊隊,義無返顧地奔忙在搶險第一線,這就是后來聞名全國的「鐵姑娘」隊的雛形。

  災后,國家送來了錢、糧和物資。然而,大寨人沒有收下,原封不動退回去。黨支部當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號:「不要國家錢、糧、物資,交售國家糧食不能少、群眾分紅不能少、社員口糧不能少!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大寨之路》通訊,同時還配發(fā)了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同年5月,毛主席指出: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樣。12月,周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倡學習大寨精神。

  全國性的「農業(yè)學大寨」由此拉開帷幕。

  「鐵姑娘」郭鳳蓮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樣無比歡欣鼓舞、干勁倍增。那時候,她已被黨組織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了。

  郭鳳蓮「飄泊」在大寨之外 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那個小村莊

  在大寨最輝煌的時候,郭鳳蓮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

  然而,歷史跟郭鳳蓮和大寨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切都始料未及,大寨在一夜之間名聞天下,又在一夜之間名聲掃地。人們從談農業(yè)必談大寨,轉而在政治風云突變后開始批「左」必批大寨。

  緊接著在1980年4月,32歲的郭鳳蓮不能再擔任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了。此后,她先是「待分配」3年。不僅被留黨察看,還被當做「三種人」接受審查。最后,只得背上鋪蓋卷兒去晉中果樹研究所報到去了。

  郭鳳蓮在一間低矮、狹小的房子里,開始了她4年零11個月的漫長反省。遠處的高音喇叭里傳來關于農業(yè)「包產到戶」、「大包干」的政策宣傳。郭鳳蓮知道外面的世界在變,都在變,她青春的夢想隨著「農業(yè)學大寨」的土崩瓦解被遺棄在風里。

  1987年春天,郭鳳蓮又被調往省公路局下屬的昔陽縣公路段任段黨支部書記。這之后,郭鳳蓮又在昔陽縣公路段工作了4年零11個月。

  兩個4年零11個月,郭鳳蓮「飄泊」在大寨之外,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那個小村莊。雖然,大寨村離她后來的工作單位所在的昔陽縣城僅隔數(shù)里之遙,但是,不知為什么,她總是「不敢」輕易回去,每念及此,郭鳳蓮的心便隱隱作痛。

  重上虎頭山:人不能與歷史賭氣

60年代村黨支書陳永貴帶領大家學習[毛主席語錄]后排右一為郭鳳蓮。

  兩個4年零11個月,郭鳳蓮目睹外面的世界在發(fā)生著天翻地覆般的變化,而大寨,卻冷冷清清,「寨門」緊閉,渾然世外。

  看在眼里,郭鳳蓮急在心里。

  1991年10月底,幾輛小轎車悄悄地來到大寨村口。在村民們詫異之余,一些干部模樣的人紛紛走下車爬上高高的虎頭山。從他們的神情和口氣中,大寨人似乎感覺到這里又要發(fā)生一件大事。

  果不其然,據(jù)后來證實,當時去的是山西省某些老領導。他們在臨離開大寨時,特意找來郭鳳蓮作了談話。

  1991年11月15日,中共昔陽縣大寨鄉(xiāng)黨委鄭重下文任命:郭鳳蓮擔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之職。

  重回大寨,物是人非,郭鳳蓮感慨萬端。

  這期間,不斷地有人問郭鳳蓮:你對大寨還沒有傷透心嗎?每每至此,郭鳳蓮總會笑著說,人不能與歷史賭氣。

  最令郭鳳蓮感動的是,當她重回大寨的消息傳出去后,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便雪花般飛來。寫信的大都是在年輕時到大寨參觀學習過的人們。那時候,大寨是他們的「圖騰」。許多人告訴郭鳳蓮,現(xiàn)在他們的村莊遠非昔日可比,已變得非常富裕。

  有時候郭鳳蓮不得不自我「推銷」 還怕別人不買她的賬

  上任伊始,在村里的一次大會上,郭鳳蓮沉痛地說:過去是全國學大寨,現(xiàn)在需要的是大寨學全國。如果再跟不上全國的發(fā)展步調,俺大寨人的臉往哪兒擱!

  再也不能等了,郭鳳蓮急不可待地行動起來。當時,大寨連差旅費以及必要的經費都拿不出來,郭鳳蓮只得厚著臉皮向縣里討借。最尷尬的是郭鳳蓮無論走到哪里,總害怕別人認出她來,但有時候又不得不自我「推銷」,還怕別人不買她的賬。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經濟開發(fā)總公司,建立了年產10萬噸的水泥公司,并在以后的幾年中相繼建起了以「大寨」命名的十幾個企業(yè)。大寨村的集體總產值也由1978年的18.56萬元增加到1992年的327萬元,到2000年,已達到7000多萬元。

  值得人們注意的一點是,昔日作為全國農業(yè)模范的大寨村,現(xiàn)在,全村只有1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產值只占集體總產值的百分之一。而該村其余90%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了工業(yè)和副業(yè)。不僅如此,大寨村還解決了外村的幾百號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

  郭鳳蓮和全體大寨人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1.6.3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