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失敗人生的八個思考角度
文/ [美] 利林 塞爾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里因為不甘而哭泣。一個哲學家笑道:"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么?不甘心的人應該是他呀。"
我們就來玩玩簡單的轉向思考游戲吧--轉頭一想,人生的喜恕哀樂也可以因為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問題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解答:你一定會說,這是什么爛問題,誰那么笨,花錢買罪受?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類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另一半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道在一起沒什么太好的結局,恨已經比愛還多,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還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說穿了,只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爛餐廳一樣?
問題二
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只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你走過的地方,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解答:這又是一個超級蠢問題?墒,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fā)生。做錯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藉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一件事情發(fā)火,不惜損人不利己,不惜血本,不惜時間,只為報復,不也一樣無聊?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么傷心,而且一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借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一點用也沒有,只是損失更多。
問題三
你會因為打開報紙發(fā)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解答:當然不會,這叫因噎廢食。然而,有不少人卻曾說:看現在的離婚率那么高,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外遇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不也是類似的反應?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問題四
你相信成功是很沒頭沒腦的,每個人隨便都可以成功立業(yè)嗎?
解答:過分樂觀是一種愚行。但據觀察,有人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絞盡腦汁的建議(比如說,多讀書,多練習)之后,問了另一個問題:那不是很難?我們都想在3分鐘內學好英文,在5分鐘內解決所有難題,難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嗎?改變當然是難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難,所以才能出類拔萃。
有一次坐在計程車上,聽見計程車司機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檔車,兀自感嘆:"唉,為什么別人那么有錢,我的錢這么難賺?"我心血來潮,問他:"你認為世上有什么錢是好賺的?"他笑了笑,答不出來,過了半晌才說:"好像都是別人的錢比較好賺。"深究起來,成功者沒有人沒費過工夫。我們實在不該抱怨困難。
問題五
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很好的籃球教練嗎?
解答:當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墒,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yè)完全不了解,只聽到那個行業(yè)好賺錢,就馬上開起業(yè)來了。我看過對穿著沒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著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從不知道電腦怎么開機的人,就想在電子股上賺錢,結果道聽途說,賠了很多,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yè)能力不足,只抱怨時不我與。
問題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問題:你是否認為,籃球教練不上籃球場,閉著眼睛也可以主導一場完美的勝利?
解答:當然也不可能?墒菂s有不少朋友,完全沒時間管,卻也努力投資開咖啡館、開餐廳,開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急著把閑錢花掉,當合伙人。虧的總比賺的多,卻也覺得自己只是運氣不好,不是想法不對。
問題七
你寧可后悔,也不愿意試一試自己是否能扭轉危機?
解答:恐怕沒有人會說:"對,我就是這樣的孬種"吧。然而,我們卻常常在不該打退堂鼓時拼命打退堂鼓,為了恐懼失敗而不敢嘗試成功。以華裔花樣滑冰高手關穎珊在贏得2000年世界花樣滑冰冠軍時的精彩表現為例:她一心想贏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場比賽前,她的總積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選曲項目上,她選擇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錯。在4分鐘的長曲中,結合了最高難度的三周跳,并且還大膽地連跳了兩次。她可能敗得很難看,但是她成功了。她的名言是:"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后悔自己有潛力沒發(fā)揮。"就因為這樣的韌性,在2001年里,她又打破記者們說她"單數年不會贏"的預言,再次贏得了冠軍杯。
問題八
你有無限時間,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
解答:不,不,不,誰會說是呢?然而我們卻常說,等我老了,就要去環(huán)游世界;第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輕松了。我們都誤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體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靠近夢想,不必等有空時再接近它吧。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靠近夢想與理想,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成為自己理想中最不想變成的那種人。
出了一堆蠢問題,不是嗎?但有些蠢問題確實有它的意義。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么想、怎么轉。我們不會在3分鐘內成功,但也許只花1分鐘,生命從此不同。
(摘自《人生 勵志 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