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劈棺》與《紡棉花》這兩出京劇,在四十年代的平、津、滬等大城市的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風(fēng)靡了許多觀眾。
《大劈棺》里的田氏與《紡棉花》里的王氏,都由旦角女演員飾演,所以當(dāng)時的觀眾或戲劇報刊咸以“劈紡坤伶”稱之。
京劇《大劈棺》又名《蝴蝶夢》;它取材于《警世通言》卷二,及《今古奇觀》第二十回《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弋腔、秦腔、徽劇均有《蝴蝶夢》,河北梆子有《莊子煽墳》,而川劇則有《南華堂》;故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
故事描述的是:莊周得道,路遇新孀煽墳,盼土快干,以便改嫁。莊周因此回家試探妻子田氏。他偽裝病死;成殮后,卻幻化為楚王孫,攜一書童來吊唁。田氏見王孫英俊年少,頓生愛慕之心,擬嫁之。洞房中王孫假裝心痛,謂死人腦髓可治,田氏乃劈棺取莊周之腦。莊周突然躍起,責(zé)罵田氏。田氏羞愧無地自容,終致自戕而死;莊周亦棄家而走。戲中田氏多由花旦行當(dāng)中的“刺殺旦”應(yīng)之,因劇中表現(xiàn)田氏見莊周從棺中躍起之驚哧狀,有許多撲跌身段。按舊日的表演而論,田氏與《戰(zhàn)宛城》的鄒氏,《烏龍院》的閻惜姣,《翠屏山》的潘巧云,《挑簾裁衣》的潘金蓮均屬于“刺殺旦”一類的角色。
《紡棉花》的劇情是:有銀客張三者,離家出外經(jīng)商,三年未歸。其妻王氏思夫,于紡棉花時歌小曲自遣。適張三歸來,在門外竊聽,又拋銀試之,妻為所動,開門,夫妻相會。
這出戲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演者著時裝旗袍,高跟皮鞋,濃妝艷抹,在舞臺上以唱時代流行歌曲為炫耀(如電影《萬世流芳》中的插曲《賣糖歌》、《戒煙歌》等),專迎合小市民階層的低級趣味。
四十年代予居北京時,京劇界坤伶咸以演《大劈棺》、《紡棉花》為招徠。當(dāng)時上海報刊發(fā)表署名文章,以《歌場新詠》為題,寫梨園打油詩六首,其中一首是詠《紡棉花》的。詩云:
棉花紡得軟綿綿,
究竟坤伶玩藝鮮。
還有“劈棺”拿手戲,
斧頭劈出大洋錢。
三十多年來,因《大劈棺》宣揚(yáng)封建迷信,并有色情臺詞及表演,大際一直未曾演出。近聞昔有“劈紡花旦”之稱的童芷苓,在上海將《蝴蝶夢》改編試演,大概會有所創(chuàng)新,但愿將來能一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