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餐飲業(yè),陳俊是一個較有名氣的實業(yè)家,在倫敦僑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而他自己的奮斗歷程,更是許多海外華僑華人從艱難困苦中摸爬滾打,到站穩(wěn)腳跟,繼而在外國社會和華僑華人界贏得榮譽和尊敬的一個縮影。
陳俊1932年出生于中國江蘇揚州城外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小時侯只讀過兩年書,12歲隨親戚到上海謀生。當時揚州以三把刀——菜刀、剪刀和剃頭刀而馳名,在上海開理發(fā)店的揚州人很多,他一開始也就在一家理發(fā)店當學徒。幾年后,他輾轉到香港,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后又從香港移民英國。
陳俊說,剛到英國時,在人家的理發(fā)店打工,白天工作10幾個小時,夜晚睡地鋪。語言不通,寸步難行。當時由于許多英國人對中國根深蒂固的東亞病夫觀念,不管走到哪里,華僑華人被稱作“Ching,Ching,Ching”(中國佬)的蔑稱常常敲擊著耳鼓,帶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為了不再受這份屈辱,為了讓妻子兒女過上好日子,他一個便士一個便士地積攢辛苦錢。終于他1964年在唐人街開了一家自己的理發(fā)店,取名“中國理發(fā)公司”,并雇傭理發(fā)師傅一起舉業(yè)。
憑著熟練的手藝和熱情的服務,生意十分紅火,不僅華僑華人顧客天天盈門,而且當?shù)厝艘埠芟矚g到他的店里理發(fā)。隨著資金的積累他又先后于1980年和1990年在唐人街和倫敦南部開設了兩家餐館,逐漸成為在英華人餐飲業(yè)中頗具實力的重要一員。
陳俊現(xiàn)在作為旅英華僑工商聯(lián)合會副會長,十分熱心華僑商務并多次參與和組織當?shù)厝A僑華人企業(yè)家回中國進行生意和投資洽談,尋找商機。他還積極參與僑界公益和其他事務,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45歲和50歲生日時,兩次當選全英華僑華人慶祝國慶主委。
陳俊多次回國,為祖國改革開放后日益強盛感到由衷自豪。他回揚州、去上海、登長城、訪泰山,心隨祖國前進的脈搏跳動。用他自己的話說,每次回去都有新的感覺,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都更多生一分親近。中國“神州三號”實驗飛船成功返回,他發(fā)賀電表示祝賀;中國申辦奧運成功,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中共十六大召開,他又感到對祖國未來更充滿信心。
陳俊窮苦出身,上學不多,但對教育興國感受良深。他說,他今天雖然算不上富有,但有餐安樂茶飯,愿意拿出部分資財為家鄉(xiāng)興辦教育。從1991年到2002年,他先后拿出200多萬元人民幣,在家鄉(xiāng)揚州助辦揚州陳俊小學和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有兩件事很讓陳俊得意。一是在揚州大學子弟中學給學生們講的一次課。他給他們講小時候因國弱家貧遭外強凌辱的苦難歷史,講自己被侵華日軍打罵的親身經(jīng)歷,講舊上海達官貴人的紙醉金迷和窮苦百姓的生活,講毛澤東建立新中國和改革開放后海外華僑華人生活地位的變化。校長和老師對他這種現(xiàn)在國內(nèi)都很少有人愿意講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給予極高的評價。
另一件事是,他今年過70歲生日的時候,祝壽活動從簡,拿出錢來資助在英國讀書的來自國內(nèi)的十幾位優(yōu)秀學生。一位名叫張虎的來自四川農(nóng)村的學生給他來信表示:“您的獎學金讓我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充分利用英國現(xiàn)有條件和設備,盡快完成學業(yè)。我將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希望,學成回去報效祖國!
陳俊表示,比起其他許多海外華僑華人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以及對祖國的貢獻,自己的事業(yè)作為實在微不足道。但他那種心系祖國、竭盡自己綿薄“為祖國出點力”的心情卻十分令人感動。
來源:新華社作者:劉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