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第一大股東的惜售相反,很多上市公司的第二到第五大股東拋售解禁股之意相當堅決。滬深1392家公司2007年報和2006年報十大股東持股情況的統(tǒng)計對比顯示,第二到第五大股東堪稱解禁股拋售的先鋒,而第二大股東更是拋售的絕對主力。
股東戶數激增六成
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A股共有1576家上市公司。剔除沒有公布2007年報的九發(fā)股份、*ST威達外,另有182家公司則因為暫停上市或者2007年才上市,其十大股東缺乏可比性。這樣,具有可比性的上市公司就剩1392家。聚源數據的統(tǒng)計顯示,這1392家上市公司中,2006年底的股東戶數和戶均持股數分別為5282.62萬戶和2498.93萬股,2007年底對應的數據分別是8378.23萬戶和1716.83萬股。也即,這些上市公司的股東戶數和戶均持股數在一年間分別增加了58.60%和減少了31.30%。
股東戶數和戶均持股數的一升一降,表明上市公司的持股集中度在這一年間出現了巨大的分散。2007年底時,上證綜指收報于5261.56點,遠遠高于2006年底時的2675.47點,因而表明持股集中度的這種分散并非是股價下跌的產物,而是少數大股東拋售解禁股、廣大投資者接盤所致。
四大股東充當先鋒
聚源數據的統(tǒng)計顯示,在上述1392家公司中,第一大股東表現得相當惜售,2006年底和2007年底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別為35.99%和35.92%,持股比例僅減少1.99%。不過,與第一大股東的“惜售”相反,這1392家公司的第二到第五大股東拋售解禁股時卻相當堅決。統(tǒng)計數據顯示,第二到第五大股東的平均持股比例,從2006年底到2007年底分別減少了7.88%、8.91%、6.91%和7.57%。
統(tǒng)計數據顯示,贛能股份、ST平能、九芝堂位列1392家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減少前3名,幅度分別高達 98.51%、97.20%、93.97%。不過,贛能股份、ST平能第二大股東持股數急減并非拋售解禁股所致,贛能股份是第一大股東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取得了原第二大股東的持股,ST平能是因為平煤集團以協議受讓方式取得三大法人股股東的股份所致。九芝堂則完全是因為第二大股東國投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拋空占總股本4.65%的解禁股。
ST平能、豫能控股、國恒鐵路位列1392家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減少前3名,幅度分別高達97.35%、95.45%、95%。除ST平能外,豫能控股、國恒鐵路均是因拋售解禁股所致。
二股東是絕對主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大股東才是絕對的拋售主力。正由于第二大股東的猛烈拋售,使得部分公司原第三大股東“晉升”為第二大股東,由此導致了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減少幅度在總體上小于第三大股東的假象,第三、第四和第五大股東的情況依此類推,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大小非”拋售解禁股的筆數中,接近半數與第二大股東有關。
慈溪恒通物產有限公司原為海通集團第二大股東,它從2007年1月開始拋售解禁股。到2007年半年報時,恒通物產持股數為534.44萬股,占海通集團總股本的2.32%,但到2007年底時,它已經退出了十大股東,而海通集團第十名股東的持股數只有61.50萬股。人?萍嫉牡诙蠊蓶|武漢市仁軍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到2007年底,甚至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大股東至今仍在扮演拋售解禁股的絕對主力角色。比如,紫江企業(yè)的第二大股東,股改后持有紫江企業(yè)16.76%的股份。但到2007年底時,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10.76%,到今年2月21日,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6.83%。
業(yè)內人士認為,第二大股東成為拋售解禁股的絕對主力與它們的尷尬地位密切相關。雖然持股比例一般遠遠比其他股東多,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第二把交椅并不好坐,往往受制于第一大股東,附屬地位讓它們難以真正發(fā)揮影響力。通過拋售解禁股選擇退出,便被視作一種明智的決策。
(建軍)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