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偷拍区偷拍无码,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閻崇年談明亡清興:明末三帝與清初三帝差距太大(2)

2010年07月01日 10:1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 “官民關系”之一◎

  -官民矛盾導致中原民變是明亡的另一個原因

  -官民矛盾的三個例子:賣官鬻爵;無地立錐;災荒嚴重

  明朝滅亡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原的民變,其重要原因在于官民的矛盾,而嚴重自然災害加深與激化了官民的矛盾。官民矛盾,試舉三例。

  賣官鬻爵。崇禎朝吏部尚書周應秋,公然按官職大小,秤官索價,賣官鬻爵。他“每日勒足萬金,都門有‘周日萬’之號”(文秉《先撥志始》卷下)。官員花錢買官,做了官之后,就搜刮百姓,斂財還債。吏、兵二部,弊竇最多:“未用一官,先行賄賂,文武俱是一般。近聞選官,動借京債若干,一到任所,便要還債。這債出在何人身上?定是剝民了。這樣怎的有好官,肯愛百姓!”(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四八)這話出自崇禎皇帝之口,可見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無地立錐。官員貪,百姓呢?老百姓的土地被占了,有的地方田地“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明神宗實錄》卷四二一)簡直就是“惟余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汪價《中州雜俎》卷一),就剩下長滿青草的道路,還沒有歸于王孫貴族之家,剩下的已經(jīng)沒有寸土屬于百姓了。于是出現(xiàn)這樣一幅黑暗圖畫:“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饑寒切身,亂之生也!(《明清史料》甲編,第一○本)這樣,貧富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尖銳。

  災荒嚴重。赤地千里,危機加劇!翱汉邓妮d,顆粒無收,饑饉存臻,脅從彌眾!(楊嗣昌《楊文弱先生集》卷一○)饑民吃泥土、吃雁糞,甚至易子而食,析骨而爨。鬻人肉于市,腌人肉于家,人剛死而被割,兒剛死而被食。史料記載:

  臣鄉(xiāng)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樹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shù)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曰:“死于饑與死于盜等耳,與其坐而饑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死鬼也!(《馬懋才備疏大饑》,載《明季北略》卷五)

  ◎ “官民關系”之二◎

  -明朝官逼錢糧,而清則按人丁分給土地

  -饑民被迫舉義,揭開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帷幕

  相反,后金——清處在上升時期,雖也有官民矛盾,但并不突出。后金進入遼河流域腹地后,發(fā)布“計丁授田”令,部民按丁分給土地。后金——清用八旗制度 ——固山、甲喇、牛錄三級組織,將女真——滿洲人編制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出兵之時,無不歡躍,其妻子亦皆喜樂,唯以多得財物為愿”(《建州聞見錄》)。這同明民“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地立錐”,明軍“人人要逃,營營要逃”(《熊襄愍公集》卷三)的社會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官逼錢糧。財政緊缺,加緊搜刮。下面講三個故事。

  明大學士、首輔劉宇亮自請往前線督察,抵抗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他率軍隊過安平,得報清軍將到,嚇得面無人色,急往晉州(今河北晉縣)躲避。知州陳宏緒閉門不納,士民也歃血宣誓不讓劉宇亮軍進城。劉宇亮大怒,傳令開城門,否則軍法從事。陳宏緒也傳話給大學士劉宇亮說:“督師之來,以御敵也!今敵且至,奈何避之?芻糧不繼,責有司;欲入城,不敢聞命!”(《明史·劉宇亮傳》)知州陳宏緒將避敵逃生的大學士、宰相劉宇亮拒之城外。劉宇亮惱羞成怒,上疏彈劾陳宏緒。“州民詣闕訟冤,愿以身代者千計! (《明史·劉宇亮傳》)

  李清路過山東恩縣,親見官吏“催比錢糧,血流盈階,可嘆!(李清《三垣筆記》卷上)!

  到崇禎帝即位之年(1627年),“秦中大饑,赤地千里”(《鹿樵紀聞》卷下)。饑民被迫糾眾墨面,闖入澄城縣衙,殺死知縣張斗耀,揭開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帷幕。

  有官必有民,有民必有官。官與民,既有利益矛盾,又有利益相同。但是,官民矛盾主要在官。

  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就出現(xiàn)“官逼民反”現(xiàn)象。官民分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百姓被逼,鋌而走險。崇禎皇帝在大災之年,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官民矛盾,而是加以激化。

  ◎君臣矛盾之一◎

  -崇禎帝上臺后,先誅閹黨,后來又信任太監(jiān)

  -殺死袁崇煥等能臣

  民族分,加深官民分;官民分,又加深民族分。它們的背后,則是君臣分。

  君臣分,甲申之變,明朝滅亡,農民起義與滿洲興起是外在的兩個因素,執(zhí)政集團內部的君臣分,則是其內在的因素。

  明朝執(zhí)政集團有兩個腫瘤:一是宦官專權,二是朋黨之爭。萬歷帝、天啟帝、崇禎帝就是在國家危難之際,宦官專橫,朋黨爭吵。崇禎帝上臺后,懲治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僅作個案處理,而沒有涉及宦官制度。他后來又信任太監(jiān),派太監(jiān)監(jiān)軍,使萬歷、泰昌、天啟三朝的宦官問題重演。由于執(zhí)政集團內部的君與臣分,君臣之間或明或暗地搏殺,從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明皇朝核心實力,慢慢地腐蝕了支撐朱明江山的基礎。這就使得如清文館降清漢官所說的:“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頭。上下里外,通同扯謊,事事俱壞極了!(《張文衡請勿失時機奏》,《天聰朝臣工奏議》卷下)明朝也有能臣,遼東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他們都沒有好下場。熊廷弼被“傳首九邊”,孫承宗被逼辭職還鄉(xiāng),壯烈而死,袁崇煥則身遭磔刑。

  而袁崇煥恰恰能夠做到“官民合”,取得了寧遠大捷。在整個過程中,文武、將帥、官兵、軍民等關系,可以說,做到了人合。袁崇煥是文官,他同武將滿桂、祖大壽、朱梅、左輔、何可綱等,在整個寧遠保衛(wèi)戰(zhàn)過程中,協(xié)調一致;他“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咸請效死”;發(fā)動軍民,堅壁清野,兵民聯(lián)防,編派民夫,供給守城將士飲食;又派衛(wèi)官裴國珍帶領城內商民,運矢石,送彈藥;派諸生員,組織民眾,巡察街巷,搜索奸細。先是在遼東的諸城——撫順、清河、開原、鐵嶺、沈陽、遼陽、廣寧,都是由于“內應外合”才失陷的。而“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應之奸細”。寧遠之戰(zhàn),軍民一體,相互合作,同心同力,取得勝利。

  因此,朱明覆亡是從朱元璋開國以來各種弊端累積的總結果。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