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精彩展覽迎“小年” 博物館里“過大年”

分享到:
分享到:

(文化中國行)精彩展覽迎“小年” 博物館里“過大年”

2025年01月22日 20: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龍去神威在,蛇來瑞氣添”。并肩而立的唐代彩繪生肖龍?zhí)召?、蛇陶俑,象征著辭舊迎新,這是觀眾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迎面看到的喜慶景象。

  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諸葛英良22日介紹,這是館藏中極為珍貴的唐代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俑,人身直立,穿交領寬袖衣,兩手籠袖拱于胸前,擬人化的靈動形象令人過目不忘。

1月22日,“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圖為展出的唐代彩繪生肖龍?zhí)召?、蛇陶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

  因應蛇年,此次展覽專門將位于“古代中國”展廳的明星文物婦好鸮尊調入:細看鸮尊雙翅部位,各裝飾有一條盤曲狀的蛇,蛇首如同桃心形狀,蛇身裝飾有連續(xù)的棱形雷紋。

  據(jù)介紹,這是蛇類紋飾作為裝飾題材出現(xiàn)在商周青銅禮器之上的一種典型代表。半人半蛇的唐代“伏羲女媧像立幅”帛畫,印證著伏羲女媧這一久遠的文化信仰,通過絹帛畫形式在當時的吐魯番地區(qū)傳播,并吸引其他民族的崇奉。此外,展廳中充滿新春氛圍感的桃花洞釉燈籠瓶、白玉“天官賜?!迸?、“好酒”白釉盤等近200余件(套)館藏文物精品,書寫著對即將到來的蛇年新春的期待和祝福。

  在農歷北方小年當天開幕的,還有恭王府博物館從館藏年畫中甄選百余幅精品獻上的傳統(tǒng)木版年畫展。展覽分“祈福迎祥”“畫中有戲”“才子佳人”“節(jié)令風物”“燕京歲時”五大板塊,展示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楊家埠、陜西鳳翔、河南開封、蘇州桃花塢等重要年畫產地木版年畫,讓觀眾在恭王府古建院落間,感受傳統(tǒng)木版年畫的獨特韻味。

1月22日,“歲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館藏傳統(tǒng)木版年畫展”開幕,圖為展覽現(xiàn)場?!∈反宏?攝

  “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吉祥動物紋瓷特展”同樣吸引著到訪恭王府的觀眾。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窯珍品,以及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鳳穿花紋鶴頸瓶”、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官方IP形象的原型“成化素三彩鴨形香薰”等,生動有趣、寓意美好的祥禽瑞獸、神話動物形象,或威猛或靈動或呆萌可愛,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文化的縮影。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非遺暨民俗攝影聯(lián)展,從春節(jié)的雛形,到蛇字的演變,再到與春節(jié)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剪紙、年畫、春聯(lián)、舞龍、舞獅、元宵節(jié)等,展示典籍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書法家們現(xiàn)場潑墨,書寫“古籍里的春聯(lián)”和“福”字,為觀眾送上新春祝福。

  小年已至,新年將來,走進博物館里觀展覽、看文物、賞民俗,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趣味和魅力,已然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新年俗。(完)

【編輯:于曉】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