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華立:長崎何以成為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區(qū)?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華立:長崎何以成為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區(qū)?

2025年01月21日 14:09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長崎何以成為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區(qū)?

  ——專訪大阪經(jīng)濟法科大學名譽教授華立

  中新社記者 門睿

  江戶時代(1603-1868),長崎曾是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諸多中國商人隨船赴長崎開展貿(mào)易,被當?shù)厝朔Q為“唐人”。此后數(shù)百年間,華人在長崎修建石拱橋、建設“唐寺”,逐漸形成完備的華人社會,長崎也因此成為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區(qū)。甚至有日本學者稱,在江戶時代,長崎的異國情調(diào)就是中國情調(diào)。

  華人在長崎的活動最早可追溯至何時?華人如何在長崎聚居并逐漸建立起華人社會?長崎的“唐人遺跡”至今留存幾何?大阪經(jīng)濟法科大學名譽教授華立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長崎何以成為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區(qū)。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華人何時最早東渡日本?最早的華人聚居地在何處?

  華立:華人東渡日本的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居留日本的華人人數(shù)都很有限。直到明中期以后,才出現(xiàn)規(guī)模較大且持續(xù)的華人東渡聚集。至日本近代,長崎、神戶、橫濱三地成為在日華人最重要的聚居地,其中長崎的華人聚居歷史最為悠久。

  中新社記者:華人在長崎的活動最早可追溯至何時?當時華人在長崎開展了哪些活動?

  華立:長崎位于日本九州地區(qū)西側(cè),1571年開港。但在當時,來航日本的中國及西方國家商船并不集中于長崎,而多在長崎以北的平戶港出入,因此長崎的華人數(shù)量不多。

  1639年,日本幕府完成鎖國體制后,只留長崎一港對外通商,僅限來自中國和荷蘭的船只進港貿(mào)易。自此,長崎成為江戶時代日本“鎖國體制”下唯一開放的國際港口。在日本實行“鎖國體制”的200余年間,來往長崎的外國商人的活動范圍受到嚴格管理。因此,當時東渡日本的華人主要聚居在長崎。

  時值明清之交,當時前往長崎的華人多與海上貿(mào)易有關(guān),但除商人、船主外,也不乏流寓避難、浪跡海外者。他們聚集到長崎后,便有了抱團取暖、相互扶助的需要,大大促進了當?shù)厝A人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如長崎的四座“唐寺”——興福寺、福濟寺、崇福寺、圣福寺,迄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由不同地域的華人鄉(xiāng)幫(如三江幫、泉州幫、福州幫、廣東幫)分別集資興建,寺內(nèi)既供奉佛陀也供奉媽祖,是華人在異鄉(xiāng)的精神支撐。

  “唐寺”的“唐”字指的是中國而非唐朝。在長崎,各種與中國有關(guān)的事物都被冠以“唐”字,如唐人、唐船、唐商、唐寺等。唐寺的后山還建有唐人墓地,讓無法落葉歸根的華人得以安眠于此。

  中新社記者:華人聚集在長崎后的生活狀況如何?

  華立:華人聚集長崎之初,與當?shù)厝穗s居,可以在街上自由往來和投宿。據(jù)記載,在來航高峰的1688年,長崎港累計進港船只193艘,登岸華人近萬人次,而那時長崎人口才不過6萬。一些華人久居長崎,娶妻生子,獲得國籍,被稱為“住宅唐人”。還有些華人被長崎官府委以“唐通事”等職務,協(xié)助管理中國商船的貿(mào)易事務。

  隨著日本鎖國體制日益嚴格,來航華人的活動也逐漸受到限制。1689年起,長崎設置“唐人屋敷”(俗稱“唐館”)作為收容來航華人的唯一場所。館內(nèi)能容納2000余人,一派中華氣象,但四周設有高墻,亦有重兵看守,華人無法自由出入。有史料記載,“唐人屋敷”中的船客、水手試圖外出尋找交易機會時,也曾與看守官兵發(fā)生沖突。

  中新社記者:“唐人屋敷”的限制解除后,長崎華人去往何處?

  華立:“唐人屋敷”存續(xù)了100多年。當時“唐人屋敷”所在地旁邊是中國商人存放貨物的倉庫,因其建設用地是填海而來,故稱“新地”。

  19世紀中葉,隨著西方迫使日本打開國門,長崎華人也得以擺脫“唐人屋敷”的禁錮。走出“唐人屋敷”后,許多華人搬到新地居住,后逐漸發(fā)展成為近代以后的長崎唐人街——新地中華街。而“唐人屋敷”則逐漸廢棄,在1870年遭遇大火,徹底燒毀,只殘存寥寥幾座磚石建筑。

  日本“開國”后,華人移民的流向趨于分散,橫濱、神戶等地華人數(shù)量迅速增加,成為華人新的重要聚集地。然而長崎作為在日華人社會的發(fā)祥地,其歷史地位無可取代,迄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長崎也是日本最早開設中國領(lǐng)事館的地方。長期以來,長崎華僑華人在不忘故土的同時積極融入日本主流社會,與日本民眾相處和睦。面對災害、困難時,長崎華僑華人與當?shù)孛癖娨啾舜藥椭部藭r艱。

  中新社記者:如今的長崎還保留著哪些“唐人印記”?

  華立:今日的長崎,隨時隨處都能看到“唐人印記”。在流經(jīng)長崎市中心的河流中島川上,無數(shù)河橋?qū)⒑恿鲀砂哆B為一體。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稱為“眼鏡橋”的古橋,建于1634年,是明朝時期的中國僧人默子如定所建,也是如今長崎最知名的地標之一。這種雙孔石拱橋的造橋技法從中國傳入長崎,又從長崎傳播到日本九州各地。

  上述四座唐寺中,福濟寺不幸毀于戰(zhàn)火,崇福寺和興福寺則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當年中式禪寺的面貌。其中崇福寺尤為獨特,不僅與中國福州的一所寺院同名,且兩所寺院的山門造型相同。

  建設長崎崇福寺的建筑用材和工藝都來自中國,在中國取材并切割組裝后運至日本,再由華人工匠最后建成。其中富麗華美的“第一峰”門的構(gòu)件是在寧波組裝后海運至長崎,可謂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制造”。“第一峰”門也與寺中的大雄寶殿一同被評為日本“國寶”。

  長崎崇福寺中還保留有一口鑄造于1682年的巨鍋,是長崎遭遇大饑饉后,崇福寺僧人趕造出來,用于施粥賑災,煮粥可供3000人分食,體現(xiàn)了華人先賢與當?shù)孛癖姽部藭r艱的友好情誼。

  “唐人印記”還體現(xiàn)在當代長崎的文化習俗和社會生活中。經(jīng)過歲月熔煉,華人帶來的中華傳統(tǒng)習俗深深融入長崎的鄉(xiāng)土文化之中,其例不勝枚舉。如被列入日本“國家級無形民俗文化財”(即日本“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長崎“昆旗祭”,其慶典于每年秋季盛大舉行,其中名為“龍踴”的節(jié)目就起源于“唐人屋敷”內(nèi)華人慶新春時的舞龍活動。

  在每年新歷8月的日本盂蘭盆節(jié),長崎有燃放鞭炮祭祖和將承載亡親靈位的紙船送入海中漂流的獨特習俗。這種被稱為“精靈流”的習俗,也傳承自當年華人的“彩舟流”。還有長崎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元宵燈會,每每吸引數(shù)十萬游客前來“打卡”。

  飲食文化上,長崎人會將肉、海鮮、蔬菜熗炒后加面條燴煮,稱為“長崎什錦燴面”。據(jù)傳,這種烹飪方法是19世紀末在長崎生活的福建籍華人的創(chuàng)意,原為留日學生和華人勞動者的食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長崎的代表性美食并風靡日本。

  中新社記者:這些華人社會遺存得到了怎樣的保護?如今保護這些“唐人印記”有何意義?

  華立:長崎的華僑華人社團一直珍惜并致力于華人歷史遺存的保護,他們的努力也得到當?shù)卣С??!疤迫宋莘蟆边z址存留的土神堂、天后堂、觀音堂等歷史建筑,都曾遭毀損。20世紀后期,其遺址經(jīng)長崎政府和僑團合力重建,得以恢復舊觀。

  近些年,隨著日本實行“觀光立國”政策,振興旅游經(jīng)濟,“唐人印記”也作為長崎重要的文化名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長崎的華人社會歷史和相關(guān)遺存的文化價值不斷得到宣傳和推廣,成為促進兩國友好交往的推動力。

  這些華人歷史遺存見證了長崎老一代華僑華人開創(chuàng)事業(yè)、不忘故土、與當?shù)厣鐣湍拦采膴^斗歷程。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正在新一代華僑華人間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完)

【編輯:付子豪】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