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導師才是研究生心目中最優(yōu)秀的?日前,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院舉行了首屆“我心目中的良師益友”評選,近100名碩士、博士導師將簡歷和DV帖到評選網(wǎng)站上,讓研究生們投票。本周,前20位導師已經(jīng)產(chǎn)生,接下來是“20進10”階段。|
緣起:增進導師學生間溝通
談到舉辦該活動的初衷,華理研究生會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研究生和導師的關(guān)系成為高校教育的一大話題。有些研究生覺得自己像在給導師“打工”,整天為導師的課題工作;有些研究生感到導師對他們的生活關(guān)心太少;還有一些導師忙于行政工作,對學生的學術(shù)研究不聞不問……為了避免這些現(xiàn)象,加強研究生和導師的溝通,研究生會策劃了這一活動。
據(jù)介紹,該評選網(wǎng)站的瀏覽量達到近3萬人次,有90%的研究生投了票,部分院系的投票率達到100%。不少學生在
網(wǎng)上向?qū)熖釂,如“你怎么看待學生稱導師為‘老板’?”一位導師回答:“但愿‘老板’之稱只是戲言,我希望是你們的朋友、引路人,而不是指手劃腳的‘老板’。”
案例:“大姐姐”進入20強
此次進入前20名的博導欒偉玲是位年輕的副教授,“我們學校有很多有名的教授,說實話,我也沒想到自己能進20強,也許,學生們覺得我比較年輕,像他們的大姐姐吧!边@位在中科院拿到學位的女博士這樣說。
欒老師表示,對導師而言,做人性化的制度設計最重要,因為研究生都很成熟了,只要給予好的制度,他們就能料理好自己。“每周,我和研究生會開一次討論會,前半段時間交流科研進展,后半段則話題不限,可以談生活中的趣事、未來的打算。”欒老師說,“這種形式的討論會既能督促學生努力搞科研,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身處團隊的溫暖。研究生常常會有種無助的感覺,加強師生、學友間的交流,是治療這種無助的最好手段!
每年,欒教授帶領(lǐng)的研究生還會定期舉行外出活動,到老師家吃燒烤、到野外郊游……
分析:當“老板”有時是無奈
通過與導師們的交流,記者發(fā)現(xiàn),導師成為“老板”有時也是為現(xiàn)實所迫。因為面對激烈的學術(shù)競爭和晉升壓力,高校教師常常要申報大量的課題,這樣才能取得成果、發(fā)表論文。但課題一多,就忙不過來,于是,教師就把課題“下放”給學生,讓后者替自己完成大量的工作。這樣一來,研究生就會覺得淪為了“打工族”。
因此,受訪者認為,高校體制、利益分配上的一些缺陷,也是造成導師、研究生之間矛盾的原因。有時候,學生也會產(chǎn)生矛盾的心態(tài),導師給的課題與企業(yè)結(jié)合得太緊密,他們會抱怨學不到東西,是在替老師“打工”;但真做了基礎性的課題,又會擔心影響日后的就業(yè)。
“當然,現(xiàn)實情形不是一時能改變的。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負責,只要心中有這個觀念,導師的言行就能為學生所理解和尊敬!边@位受訪導師告訴記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