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華文摘》文章:懸棺之謎
2007年07月20日 15: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

  江西龍虎山,沿著盧溪河順流而下,兩岸的千尺絕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由于這些洞穴都在距離水面20-100米的懸崖峭壁上,人們無法上去看個究竟。20世紀70年代,一些用于封閉洞口的木板因風化而掉落,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來,這是一種崖墓葬。隨著更多的封門跌落,越來越多的棺木重見天日。有的是群葬,僅一個洞穴里就放置了十幾具棺木,有的是夫妻葬,更多的則是獨葬。棺木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選擇了朝陽的一面。這種墓葬形式就叫“懸棺葬”。

  其實,懸棺葬在我國11個省市都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珙縣麻塘壩的懸棺和福建武夷山地區(qū)的懸棺,此外還有三峽懸棺及龍虎山懸棺等。盡管這些懸棺放置的形式不太一樣,比如說有的采用打樁的方式,有的在懸崖上人工鑿洞,有的則利用天然洞穴,但相同的是,它們都高高地懸在距離地面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懸崖峭壁之上。

  那么,這些懸棺的主人是誰?他們生活在什么時代?他們的后人為什么要把祖先置于高高的懸崖之上?這些棺木又是怎樣被放上去的?

  墓主是誰

  一直以來,人們將懸棺稱為“千古之謎”。就拿龍虎山懸棺來說吧,它們的主人是誰,生活在哪個朝代,這些都還是謎。

  1978年,江西省成立了龍虎山崖墓懸棺考古工作隊?脊抨犚鉀Q的首要問題是怎樣才能進入絕壁上的崖洞,為此有人提出了用毛竹搭架的方法。懸棺較多的13號洞被確定為第一號目標。

  隊員們用了5000根毛竹做成一個大竹筏浮在水面上,然后在竹筏上堆泥巴、搭架子。就這樣,高高的竹架讓現代人終于有了與懸棺對視的機會。

  可是,誰敢徒手沿著幾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當地幾位經常攀巖采草藥的藥農自告奮勇?脊抨犚笏麄兩先ズ笄f小心,盡量不要破壞上面的任何東西和布局,發(fā)現的文物要完完整整地拿下來。

  然而,藥農們一上去就傻眼了:哪有什么寶貝?盡是些壇壇罐罐和爛篾片。不過,他們還是按照要求,把能夠帶下來的東西都給帶下來了。

  這些在藥農眼里的“破爛”很快就被送往文物鑒定部門,經用放射性碳14年代測定法鑒定,它們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13號洞懸棺的主人生活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

  之后,考古隊員們經過培訓后也大著膽子沿著竹架爬上了13號洞。考古隊根據洞里諸多的陪葬品判斷,13號洞懸棺的主人屬于我國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龍虎山一帶,他們遇水而安,擇水而居,死后也選擇臨水而葬。史料說,古代有個叫伯人的人,據他記載,祖輩葬得越高,離天堂就越近,升天也就越快。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祖宗葬得高,就可以像天上的太陽、月亮和星星,看著子孫后代繁榮富強。有專家認為,湖北、四川采用懸棺葬的民族都是百越人的后代,也都沿襲了百越人的這種奇特的喪葬習俗。

  考古隊一共發(fā)掘了18具棺木,這些棺木都是由獨根的楠木制成的,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種樣式。大的有500多千克重,最小的也有150多千克重。放置懸棺的地方,上自峰頂,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數十米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陡峭的石壁。人們自然要問:兩千多年前,古人是怎樣將這些懸棺放到懸崖峭壁上的洞穴里去的呢?

  怎樣懸棺

  千百年來,懸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霧之中,而如何把幾百千克重的棺木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始終是這個千古之謎的謎中之謎,學術界也眾說不一。

  有人頗具想象力地設想:古人是不是采用原始熱氣球之類的飄浮工具將棺木送上懸崖峭壁去的呢?這種觀點當然只是異想天開,兩千多年前有沒有熱氣球尚需考證,何況就算能用熱氣球帶著數百千克重的棺木飛到幾十米的高空,又怎樣才能把棺木放進洞里去呢?

  又有人假設,古人是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后,再把土運走。這一說法遭到大多數專家的反對,因為在很多地方懸棺大多被放置在臨水的懸崖上,顯然不可能采用堆土法。以龍虎山13號洞為例,它屬于家族群葬。其中每個人的死亡時間都不同,假如使用堆土法,那將是怎樣費時費力的浩大工程?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地質變遷說”,認為兩千多年前盧溪河的水位比現在高出很多,那些在今天看來高高在上的洞穴當時距離水面很近,人們只需用船就可以把棺木運到洞口。而地質研究表明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1億年前就已經形成,而且最近的3000年內沒有發(fā)生過大的地質變遷。因此,“地質變遷說”不成立。

  也有資料提到了“棧升說”,認為古人先在山崖上修棧道,沿著棧道把棺木放上去,然后再毀掉棧道。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在今天四川麻塘壩地區(qū)的懸棺四周仍然能看到整齊的樁眼。但問題是,古人如何能在這些窄小、危險的棧道上抬著沉重的棺木攀上數百米高的懸崖?修建棧道的巨大工程量古人能否承受?何況至今在龍虎山地區(qū)并沒有發(fā)現任何修建棧道留下的痕跡。

  關于古人是如何放置懸棺的問題,一直是人們心頭懸而未解的一大疑惑。直到1978年,在第一次江西龍虎山崖墓懸棺考古活動中,當考古隊員們觀察了很多懸棺后,這個問題才豁然開朗——這些棺木是被吊上去的。仔細觀察那些懸棺,兩頭都有洞或者手柄,顯然,洞是用來穿繩子的,而手柄可以供人抬棺或者吊棺用,也能用來系繩子,這不正好說明懸棺是被吊上懸崖的嗎?

  在兩千多年前,古人用繩子將數百千克重的棺木吊上了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懸崖之上,那么,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模擬懸棺解懸疑

  20世紀80年代,由上海同濟大學和貴溪市博物館聯合組成的“中國懸棺課題組”的專家們走遍全國11個有懸棺的省市,終于在四川麻塘壩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了巨大的收獲。村里一位89歲高齡的老婆婆告訴他們,她小時聽家里的老人說過,懸棺是用天車絞上去的。

  專家們受到了啟發(fā),他們聯想到了轆轤。有專家指出,考古研究證明,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古人就發(fā)明了轆轤(有的地方也叫絞車),而在那些放置懸棺的峭壁的背面大多是緩坡,人可以從那里爬上山頂。那么,古人會不會是用絞車把棺木從山頂上慢慢地放下直到洞口,然后再擱進洞里去的呢?而更多的人則認為,棺木是從下往上吊的,其方法是,在山頂安裝一個定滑輪,利用滑輪人們不用費多大力氣就可以把棺木吊到足夠的高度。但是,古人能在懸崖峭壁上固定滑輪嗎?考古隊員們想到了那幾個身手不凡的藥農,向他們詢問。一個藥農說,他有四兄弟,都是從七八歲就開始上山砍柴,他們不僅能輕輕松松地爬上高山,下山時還能挑幾十千克重的柴火下來。既然現代人能夠借助一根繩子登上懸崖峭壁,那么古人也一定能做到。如此看來,古人在懸崖上固定滑輪并非辦不到。

  然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就算棺木可以吊到洞口,怎樣才能將它放進洞里去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專家在江西龍虎山1號崖墓洞進行了一次模擬試驗。

  1號洞距離水面約24米,定滑輪固定在懸崖上方的峭壁上,仿古絞車則放在山下的石階上。人們將按照實物仿制的棺木用船運到了洞穴的下方,兩位藥農從后山上到山頂,把一條繩索的一頭固定在山頂上,而另一頭則放到山下他們的伙伴手里。

  按照當地風俗,首先由巫師跳儺舞,目的顯然是驅鬼避邪,保佑祖先順利升天。儺舞之后,山上響起了鞭炮聲,鞭炮聲中一個藥農抓著繩索順崖而下。在古代,他應該是葬禮的“先行官”。“先行官”動作敏捷,很快就到了洞口。山下的人將繩子一拽,借著這個力,“先行官”一躍進入洞中。接著,第二個人采用相同的方法也進入了洞中。之后,仿制棺木被人用繩索牢牢地綁住,在一片鼓樂聲中被人慢慢地吊起,最后被穩(wěn)穩(wěn)地放進了洞中。模擬試驗成功了!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對這種方法提出了質疑。比如,古人能紡出這么粗的吊棺繩嗎?又比如,四川的懸棺大多都是打兩個樁,然后把棺木放在樁上,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能用絞車把棺材吊起來,可又怎么把它放到樁上去呢?況且樁上也沒有“先行官”的立足之處。此外,在那些放懸棺的山崖、山頂上和山洞里,專家至今并未發(fā)現任何安裝滑輪或拖拉棺木的痕跡,是時間抹去了這些痕跡,還是本來就不存在這樣的痕跡?

  我們期待著考古專家能為我們徹底揭開這個懸了幾千年的懸棺之謎。

  (摘自《大自然探索》)


 
編輯:王忠海】
:::相 關 報 道:::
·《中華文摘》文章: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的懇談會
·《中華文摘》文章:性要求,女人要多提
·《中華文摘》文章:唾液是個人信息庫
·《中華文摘》文章:張學良與宋美齡
·《中華文摘》文章:收入多少最有幸福感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