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東西問 | 中美涉疆話語權爭奪,為何是“真”與“假”的較量?

分享到:

東西問 | 中美涉疆話語權爭奪,為何是“真”與“假”的較量?

2022年05月16日 19:38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東西問)中美涉疆話語權爭奪,為何是“真”與“假”的較量?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中美涉疆話語權爭奪,為何是“真”與“假”的較量?

  作者 周力 簡慧敏

  近年來,美西方持續(xù)操弄涉疆議題,從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到棉花、光伏等產業(yè),從“涉疆法案”到“維吾爾法庭”,從政治、宗教到商業(yè)、體育、文化等領域,接連編排炒作“種族滅絕”“強迫勞動”“侵犯人權”等議題,持續(xù)對中國新疆進行不實指控。其技術手段及底層邏輯是什么?為何說中美涉疆話語權爭奪的實質是“真”與“假”的較量?

  美國引導受眾情緒以掩蓋新疆真相

  事實表明,中國治疆方略給新疆帶來了社會穩(wěn)定祥和、經濟蓬勃發(fā)展、人民生活持續(xù)向好的圖景,新疆發(fā)展進步有目共睹。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學界,以及一些國際有識之士早已看清楚美西方“以疆制華”的陰謀企圖,國際上關于新疆問題的客觀理性聲音越來越多,但中國仍未能完全扭轉國際涉疆輿論的走向。

  這恰恰反映了涉疆輿論的本質,即被掩蓋的真相與被輿論裹挾的謊言同時存在。這里存在一種顯見的矛盾:一方面,中國不斷展示事實真相;另一方面,美西方國家并不在意真相究竟是什么,他們更在意受眾的注意力和情緒,以及對中國已有認知偏見的再包裝和再強化。

  這種真相的“反向失效”值得警惕。即事實真相不因為被揭示而產生正向效果;當真相以預想外的方式被承認時,便會形成反向失效。美西方國家在選擇新疆設置議程時,就已經確定了爭奪注意力和引導情緒的要素,其憑借傳播能力、表述技術抓住符合自身利益需要的事實情節(jié),要么斷章取義地碎片化呈現(xiàn),要么按照自己的標準加以定性,把想讓輿論受眾看到的所謂“真相”散布出來。一旦受眾被吸引,他們便會把新的要素、情節(jié)掛靠上來,不斷推高輿論?;膺@一問題,須深刻把握美國涉疆議程的手法及其底層邏輯。

新疆烏魯木齊市民攜戶外裝備在景區(qū)度假。<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劉新 攝
新疆烏魯木齊市民攜戶外裝備在景區(qū)度假。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借技術手段“把故事套在故事里”

  美國涉疆議程是一種歷史的、系統(tǒng)的和價值觀念上的多元利益團體的共謀,是通過“想象性誤讀”“不可靠敘述”等技術手段,“把故事套在故事里”的實踐。

浙江省長興縣職教中心新疆中職班學生學習現(xiàn)代化湖羊飼養(yǎng)課程。完成學業(yè)后他們可在新疆或當?shù)剡M行“兩地”擇崗就業(yè)。<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fā) 吳拯 攝
浙江省長興縣職教中心新疆中職班學生學習現(xiàn)代化湖羊飼養(yǎng)課程。完成學業(yè)后他們可在新疆或當?shù)剡M行“兩地”擇崗就業(yè)。中新社發(fā) 吳拯 攝

  美國涉疆議程由戰(zhàn)略協(xié)調機制所設計造就,各個議題并不孤立,背后元素也并不單一,各方主體幾乎完全動員。涉疆議程的生成過程其實很清晰,由所謂學者、研究機構等異見者炮制報告,經傳統(tǒng)媒體報道,由社交媒體進行煽動和情感動員,政府予以關注表態(tài),后立法機構推進法案對中國進行制裁,數(shù)個步驟或獨立或交叉,循環(huán)往復。

  這其中可以看到,美國總在發(fā)問而不必回答,一旦公眾注意力和情緒開始被調動,他們便推出新議題,制造新焦點。基礎元素廣泛涉及民族、宗教、歷史、文化、價值觀等,參與主體從政府到政治團體、智庫、社會組織、私營企業(yè)和世界行業(yè)協(xié)會,從政府高官到學者和意見領袖,再到傳統(tǒng)和新興媒體。

  美國涉疆議程嘗試將議題與西方的集體記憶和對中國的偏見勾連起來。比如,“種族滅絕”一詞的創(chuàng)設本是用來描述對歐洲猶太人的毀滅性殺戮;又如“危害人類罪”是德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頭目提起指控時的罪名等。當代人權本就是建立在對人類過往暴行的反思基礎上。此類議題實際上都是美西方國家在歷史上經歷過慘痛教訓、刻骨銘心的記憶,把這些痛苦投射在中國新疆,加上美西方社會里對中國的固有偏見,很容易激發(fā)情感。

  美國涉疆議題背后所涉及的具體人權都是美西方國家傳統(tǒng)人權觀捍衛(wèi)的基本自由與權利。如“強迫勞動”“強制絕育”“任意拘留和虐待”關系到每個公民個人的自由權利,“宗教迫害”“政治壓迫”等不僅涉及公民個人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還涉及到公民基本的政治權利,“種族滅絕”“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反人類罪”這些則不僅同一個族群的生存與毀滅的權利問題相關,更是一個涉及國際人道法的問題。

  由此,美國的涉疆議程完全是立足本國或西方標準,當其運用話語霸權時,當西方國家對中國存有偏見而又看不到中國真實的發(fā)展現(xiàn)狀時,受眾便會限制在美國單一意識、形態(tài)的聚焦下。西方輿論只能聽帝國中樞的主導和號令。

2021年秋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尉犁縣古勒巴格鄉(xiāng)的田間舉行“棉花豐收”專場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尉犁縣采棉機司機塞米·玉素甫(左一)展示了他駕駛的采棉機。<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fā) 茍繼鵬 攝
2021年秋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尉犁縣古勒巴格鄉(xiāng)的田間舉行“棉花豐收”專場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尉犁縣采棉機司機塞米·玉素甫(左一)展示了他駕駛的采棉機。中新社發(fā) 茍繼鵬 攝

  利益相互嵌套達到“以疆制華”目標

  在美國設置涉疆議程的技術過程背后,隱藏著其底層邏輯——利益和價值觀的相互嵌套。美國必須要借助價值觀的標準來證明其經濟領域行為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在新疆問題上,美國要想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和資本利益,也必須如此。因此,以看似合乎邏輯的話語將新疆刻畫成西方中心主義下的道德污點和地緣政治下的商業(yè)風險,其目的在于將利益裹挾在價值觀之下,令國際社會其他主體生成認知偏見,以價值的認同與利益的脅迫這種雙重捆綁的方式,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喪失行為合法性,進而孤立中國,達到“以疆制華”政策目標。

  美國利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利益聯(lián)結,結合強大的政治聯(lián)盟采取的經濟制裁、出口管制等手段,制造商業(yè)風險,從而在經濟領域排斥中國。一些企業(yè)出于自身逐利的特性,擔憂因道德瑕疵而引發(fā)營利減損而放棄使用新疆產品。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抵制“新疆棉事件”,還有今年3月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將中國李寧公司剔除基金投資;在光伏產業(yè)領域,新疆相關產品同樣面臨類似的境遇。

  在利益與價值觀的裹挾下,權力與資本雙重疊加,中國的形象與標簽以一種被歪曲檢視的方式生成,并不斷固化。

中國服裝企業(yè)在發(fā)布會上展示新疆棉T恤。<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fā) 章軻 攝
中國服裝企業(yè)在發(fā)布會上展示新疆棉T恤。中新社發(fā) 章軻 攝

  中國需保持清醒進行長期謀劃

  中國的治疆方略令新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就,此為事實,因此中國擁有充分的自信。美國只把所謂“真相”作為工具或手段,在其先發(fā)優(yōu)勢和話語霸權下,中國作出的回應卻可能成為美國傳播鏈上的一環(huán)。

  盡管真相與公道總是勝過謊言與虛偽,但同樣一件事實,由于接收者目的不同,可能面臨不同的描述;在不同價值觀的人看來,或將得出不同結論。中國必須要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和長期斗爭的準備、謀劃。

  中國應對涉疆議題時需考慮,如何跳出美國在此問題上設置的體系化套路。這需要中國在加強文化與道路自信的同時,把歷史文化自信轉變成文化影響力和支配力,思考如何精細化把握國際傳播中受眾的心理,創(chuàng)新表達手段和方式,提高國際傳播的技術與水平。(完)(作者周力、簡慧敏分別系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及兼職研究員)

  作者簡介:

  周力,男,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長,《人權法學》期刊、《中國人權評論》集刊副主編,碩士研究生導師。受聘為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青年學術編輯、《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fā)布中心、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的“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tǒng)”評審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權與非傳統(tǒng)安全、國際人權法學、人權社會學等。

  簡慧敏,女,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兼職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權與非傳統(tǒng)安全,國際人權法學等。

【編輯:黃鈺涵】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