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小記者”以獨特視角記錄“中國印象” 書寫“上合故事”

分享到:
分享到:

“上合小記者”以獨特視角記錄“中國印象” 書寫“上合故事”

2023年07月16日 0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wǎng)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張尼)15日,由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中國新聞網(wǎng)、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青少年夏令營暨“上合小記者”系列活動在北京圓滿結束。

  2天的行程中,來自9個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小記者們”一起探訪、交流,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在北京的所見所聞,書寫出他們心中的“中國印象”與“上合故事”,他們說,要把這些見聞講述給更多人聽。

7月14日,在中國新聞社舉行的“上合小記者”培訓活動上聽講的“小記者”中新網(wǎng)記者 李駿 攝

  親歷,以行動體驗和記錄“中國印象”

  盛夏的北京,陽光炙熱,有熱度的土地迎來了一群有熱情的少年。

  世界上最高的電視塔在哪個國家?中國的第一部電視劇叫什么?鳥巢、水立方有哪些中國文化元素?來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阿揚·穆達西爾認真地記錄著這兩天在北京的所見所聞。

  對這位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少年來說,眼前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他在鏡頭前毫不掩飾自己的欣喜,“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和穆罕默德一樣,2天來,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9個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青少年們,以“小記者”的身份在北京展開了一場沉浸式采訪體驗。

  參觀中國新聞社、聆聽新聞課,走進中國傳媒大學與留學生交流互動,參觀鳥巢、水立方,參觀華為北京研究所……滿滿當當?shù)男谐套尯⒆觽儽陡行缕?、收獲頗豐。

7月14日,“上合小記者”在中國傳媒大學外語學院采訪留學生。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14日,在中國新聞社開展的新聞培訓課上,“上合小記者們”認真學習了新聞采訪和寫作的技巧,并在當天下午就付諸實踐。他們來到中國傳媒大學參觀了校史館和傳媒博物館,在學校里對海外留學生們展開了一場生動的采訪——分組與海外留學生交流,詢問他們在中國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了解他們眼中的中國校園生活。

  來自俄羅斯的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維奇·阿爾希波夫說,“這是我來到中國最難忘的一天,我對新聞記者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新聞報道能夠幫助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員之間自由交換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我們需要的是自由交流的平臺?!?/p>

7月15日,“上合小記者”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參觀。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牽手,搭起上合青少年友誼之橋

  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熱愛中國文化……這些共同點讓來自9個國家的青少年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短短2天時間,上合青少年間的友誼在北京開花。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厲害,尤其是在北京,無論是在城區(qū)還是在機場,都讓我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我們友好的氛圍,對外國人也非常友好?!眮碜运怂固沟目泼茁宸颉に_法爾說,雖然與團隊的成員剛認識,但是薩法爾已經(jīng)和不同國家的“小記者”建立了聯(lián)系。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大三學生賀子怡在此次活動中擔任著“小導師”的角色,負責接待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小記者”,2天接觸已經(jīng)讓他們建立了友誼。

7月15日,“小記者”與2022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合影。李太源 攝

  “我感覺他們非常的友好,而且英語普及率非常高。這兩個‘小記者’一個是六年級,一個是九年級,但他們英語說得非常好,我們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p>

  賀子怡說,自己已經(jīng)和哈薩克斯坦的“小記者”約好,今后要去哈薩克斯坦游玩,了解他們國家的歷史文化。

  同樣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康語宣,也以“小導師”的身份負責接待來自俄羅斯的“小記者”。

  都是“00后”,加之康語宣本身就是俄語專業(yè),也讓他和俄羅斯的“小記者”有聊不完的話題,從介紹中國美食到歷史人文,一路上新鮮內(nèi)容不斷。

  “雖然我們平時也會學習俄羅斯的歷史文化,但是俄羅斯是一個非常遼闊的國家,我在交流過程中就體會到,有些東西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因此我非常受益?!笨嫡Z宣說,自己會把“上合小記者”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因為這些發(fā)自內(nèi)心的好奇、激動和喜悅非常真實且有意義。

圖為一名來自俄羅斯的“小記者”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拍攝北京奧林匹克塔。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敘事,以獨特視角講好“上合故事”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這次的北京之行,那就是‘喜悅’。這里的朋友都很友善,喜悅的印象充斥在我們旅行的整個過程中,我會把這些故事寫進自己的報道中?!?/p>

  15日,在參觀完鳥巢、水立方、華為北京研究所后,來自塔吉克斯坦的伊博佐達·迪爾諾茲感慨于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xiàn)代科技交融。

  “我們看到了華為不僅僅是有自己的一些ICT業(yè)務,同時也有智能汽車,還有智慧城市的一些產(chǎn)品。對于我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jīng)歷?!笨泼茁宸蚋嬖V記者,他會把自己在華為的見聞認真記下來。

  不過,科米洛夫的計劃不僅只是簡單記錄見聞,他希望自己與伙伴們的“上合故事”與“中國印象”能傳遞給更多人。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再來。如果再來中國,我希望會帶著自己的朋友、親人一起過來,我會給他們看中國發(fā)達的基礎設施,以及中國人民的友好,這也是我來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p>

圖為“小記者們”手持證書合影留念。 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7月15日,在“上合小記者”北京行圓滿結束之際,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秘書長鄭薇,中國新聞社融媒體中心主任、中國新聞網(wǎng)總編輯吳慶才為“小記者們”頒發(fā)了證書。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近些年來,上合組織大家庭的凝聚力日益增強,離不開青少年間的人文交流。

  2天的北京行活動,讓“小記者們”在北京交到了更多朋友,擁有了一段共同的故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了解不同文明的和而不同、和合共生?!靶∮浾邆儭币愿髯元毺氐囊暯菚鴮憽吧虾瞎适隆保瑢槎嘣幕l(fā)展互融提供新動能和生命力,助力攜手共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完)

【編輯:黃鈺涵】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