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蓮強震后24小時:已致9死1038傷 余震超300起

分享到:
分享到:

臺灣花蓮強震后24小時:已致9死1038傷 余震超300起

2024年04月04日 08: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4月4日電 3日早上7時58分,臺灣花蓮縣海域發(fā)生7.3級地震,全臺均有震感,此后余震持續(xù)不斷,多地陸續(xù)傳出嚴重災情。根據臺灣聯合報最新消息,臺灣“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上午7時26分許發(fā)出最新公告,目前地震已致9死1038傷。

  據臺灣氣象部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7點,花蓮地震主震加上余震已多達310起。臺灣氣象部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隨著規(guī)模較大地震慢慢減少,可判斷這起地震序列逐漸平靜,而礙于人力問題,規(guī)模3以下余震已暫時不處理發(fā)布。

受地震影響,新北市捷運(公共交通系統)環(huán)狀線中原站到景安站間單向有一段軌道錯位。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威力:等同于32顆原子彈爆炸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分析,此次地震發(fā)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據悉,該地區(qū)歷史強震活躍,1970年以來,震中300公里范圍內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19次,此次地震是自2006年臺灣地區(qū)屏東海域7.2級地震后,時隔17年首次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

  臺當局氣象部門稱,這起強震是臺灣1999年“921”地震發(fā)生25年后的最大規(guī)模地震,全臺共有12個縣市發(fā)布最高等級警報。

  位于花蓮軒轅路的天王星大樓嚴重傾斜。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張祈 攝

  臺灣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這次地震等同于32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

  吳健富指出,目前這起地震能量已透過時間慢慢釋放,較大的規(guī)模4到5或5到6余震將慢慢減少,規(guī)模愈小民眾感受程度也愈少,但仍要觀察長期趨勢是否穩(wěn)定,接下來還是會陸續(xù)有很多小余震。

  災情:已造成9死1038傷

  3日清晨地震發(fā)生后,臺北、高雄捷運全線車站一度暫停營運。輕軌也全線暫停行駛。臺灣多地都發(fā)生劇烈搖晃,且搖晃感維持至少1分鐘,位于震中附近的花蓮隨即開始傳出災情。

  花蓮市北濱街一早餐店的房屋傾斜,往路面上倒下去,一樓直接被壓到不見,路邊的車輛都緊急暫停行駛。另外花蓮一棟大樓頂水泥水塔當場斷裂倒塌,搖搖欲墜。

  太魯閣公園內不少步道有落石、坍方狀況,得卡倫步道有游客受地震落石死傷。

  蘇花公路匯德隧道停車場內汽車遭落石壓扁,警消到場后發(fā)現車內1人死亡。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警方提供

  地震還造成蘇花路廊多處落石坍方,砸毀小客車。蘇花路廊于地震發(fā)生后全線封閉,只出不進。舊蘇花公路澳花隧道北口100米處,有落石砸傷徒步民眾、腿部骨折。

  此外,島內電力設施受地震影響,一度有30.8萬戶發(fā)生停電。

  太魯閣公園得卡倫步道有人遭落石砸中死亡。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太魯閣公園提供

  臺灣不少學校因地震停課,損失嚴重。截至3日下午3時,臺教育部門初步統計有380所學校受災,損失逾新臺幣2.5億元,是近年最高的一次,以花蓮女中損失最為嚴重。

  位于花蓮縣的東華大學一棟教學樓在震后也傳出爆炸聲和火警,火勢延燒超過數小時仍未撲滅。

  地震發(fā)生后,臺“消防署”特搜隊的各縣市消防局特搜隊伍,全數趕往花蓮待命救援。

  臺灣“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上午7時26分許發(fā)出最新公告,目前地震已致9死1038傷。

  各縣市災情部分,以新北市的288件居冠,花蓮縣的175件居次,再來為桃園市的102件。

  兩岸:“愿同胞們平平安安”

  地震發(fā)生后,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有關方面高度關切,向受災的臺灣同胞表示誠摯慰問,將密切關注災情和后續(xù)情況,愿提供救災協助。

  回望過去,一方有災,同為一家人、海峽對面的另一方都會伸出援手。不論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還是09年的“八八風災”,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患難見真情。

  深圳機場集團3日表示,一方有難,萬眾同心,他們心系臺灣地震災區(qū),即日起在深圳機場為前往臺灣機場的航線航班開辟客、貨專用綠色通道,并減免相關收費。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會迅速組織動員,發(fā)起“兩岸一家親 滬臺心連心”專項募捐行動,捐贈款項用于花蓮受災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

  網友評論截圖

  臺灣地震災情也牽動了很多大陸網友的心,在社交媒體上,他們紛紛發(fā)評論“愿平安”“愿同胞們平平安安”“希望臺灣早日恢復如常,我在大陸好掛心啊”。

【編輯:蘇亦瑜】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