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尚在征求意見,盡管已經(jīng)遇到強烈反對,但十有八九我們要和五一黃金周說再見了。
作出這樣的判斷,首先基于對“國情”的了解。拿出草案的,征求意見的,最后拍板的,都是一方,指望誰自己否定自己,太難了——即使沒有利益在里頭,至少還有個臉面問題。讓我進一步堅定上述判斷的,則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征求意見。對取消五一黃金周的焦點爭議,發(fā)改委網(wǎng)上問卷調查竟然沒單拎出來,而是和增加中秋等放假“攪在一起”,以致網(wǎng)友說“我怎么回答他都可以認為我同意”。而11月9日公布方案,11月15日征求意見結束,時間如此之短,這意味著對那些邊遠省份沒有條件上網(wǎng)的人來說,即使他看到草案馬上寫意見,馬上到郵局給發(fā)改委發(fā)信,也可能在他的信到達之前,征求意見已經(jīng)結束了——一旦征求民意成了走過場,最后的結果就只能是“你愛怎么說怎么說,反正就這么定了”。
一位參與草案制定的清華大學教授說:“取消黃金周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新草案我想不出什么反對的理由。”草案制定者如此自信,不難想見讓他們作出改變會有多難。既然他“想不出什么反對的理由”,那好,我告訴他我為什么反對,告訴他很多人有我一樣的想法。還想提醒他,這樣一個方案,究竟是立法典范還是敗筆,還是走著瞧,不用太早得意。
我強烈反對取消五一黃金周,我強烈要求它留下來。
想讓它留下來,首先因為我不想失去一次回家陪陪父母的機會。父母在外地,道兒遠,平日工作忙,難得回去一趟。一年的幾個長假,是僅有的幾個陪父母的機會。每一個長假臨近,父母老早就來電話問“哪天回來”,他們的思兒之心比我歸家之情更要迫切。
取消它是利是弊,父母說不出太多,取消帶給他們最大或許也是唯一的改變是:兒子五一回不來了;父母不會上網(wǎng),也不會寫信反映什么“民意”,但他們會用失望的眼神,來表達對取消的否定。
當初,黃金周不是從“以人為本”角度設立的,拉動經(jīng)濟是其本意。但客觀上,它卻達到了以人為本的效果。目前的黃金周,對商家來說是“賺錢周”;對外出旅游的人來說,或許是“受罪周”,但對于多數(shù)國人來說,它是“親情周”。對他們來說,取消黃金周,就是在割舍親情。明白了這點,也就不難明白人們?yōu)槭裁磿䦟Υ朔磻ち摇?/p>
想讓五一黃金周留下來,還因為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我想出去走走,走得遠一點。萬物更新,春天最適合出外踏青。沒錯,周末也能出去,但一共兩天時間,只能在附近溜達溜達,稍微遠點的地方,想都別想。
清華那位教授說,“五天帶薪年假加一個周末,又是一個長假!卑此f的,用這個“長假”去享受美好春光,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關于“有多少人能享受帶薪年假福利”的擔心,不說了!岸耸澜纭,小兩口商量商量一起休假,共度好時光,沒問題。但“三口之家”呢,是夫妻二人出去瀟灑把孩子扔家里,還是讓他曠課一起去?就多數(shù)家庭而言,“步調一致”的休假才有意義。
黃金周,哪兒都擠,哪兒都堵。取消一個黃金周,人們出不去了,也就不用再受這些苦,似乎挺人道。其實,對于出去受罪,除了少數(shù)人是“不期而遇”,多數(shù)人是有心理準備的——明知受罪還要出去,可見人們走出去的心情多么迫切。而且,五一出不去,都趕十一擠,會更受罪。
我知道眾口難調的道理,知道怎么改最終都會有人不滿。如果取消五一黃金周反映的是多數(shù)人的意愿,那么,我不滿意也必須接受。那讓我們看看民意如何?11月13日《華商晨報》報道,沈陽6成市民反對取消五一黃金周;同一天《山西晚報》報道,太原七成市民反對。
不同的地方,贊成反對的比例,或許會小有差別,這和各地生活習慣有關,也和抽樣人群選取有關。但人同此心,這比例不會因地域不同變化太大, 沈陽、太原如此,其他地方的民意,不難想見。懸念在于:面對如此民意,有關部門會作出怎樣的回應?(騰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