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9月15日報道,美國軍事智庫“蘭德公司”學者伽斯日前透露,臺灣軍方和美國國防部高層之間去年下半年設立了“軍事危機處理電話熱線”。美臺軍事熱線的建立,進一步證明美臺軍事合作已由過去的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逐漸走向戰(zhàn)術協(xié)作與戰(zhàn)略聯(lián)盟。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孔泉在9月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一直堅決反對美臺之間有任何軍事往來和軍事聯(lián)系,堅決要求美國切實履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和反對“臺獨”的承諾。
1996年的臺海危機使美國有了與臺灣建立軍事熱線的構想
《聯(lián)合報》引用臺灣當局官員的話說,建立這條熱線的打算始于1996年的臺海危機,基本構想來自美方,而非臺灣。報道稱,當時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并試射地對地彈道導彈,當時的美國克林頓政府派遣兩個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到達臺灣東部外海。危機發(fā)生后,美國軍方感到與臺灣當局之間缺乏溝通與應變機制,于是建議白宮在加強與臺灣軍事交流的同時,仿照美國與中國大陸建立電話熱線的模式,設立“美臺軍事熱線”。
李登輝得寸進尺,熱線暫時擱置
臺灣軍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聯(lián)合報》記者說,1996年秋,美國在臺美軍事合作第二渠道———“蒙特利會議”上主動提出了這一構想,目的是應付“突發(fā)”和“緊急”事件,溝通方式是電話專線,并要求臺軍及時向美國通報臺海局勢和臺軍動向。不過,當時的臺灣領導人李登輝及“國安會秘書長”殷宗文在獲悉美方提議后,希望把這條熱線從軍事層次提升至“政府層級”,企圖在獲得美國軍事保護的同時,發(fā)展與美國政府間的實質“外交關系”。
據(jù)伽斯透露,克林頓在得到李登輝的回應后,對臺灣當局明確表示“NO”(不行),他擔心美臺“政府熱線”會刺激中國大陸,從而影響美中關系的大局。為此,美國提出“蒙特利會議”只單純處理軍事議題,而且美臺之間的熱線聯(lián)系也僅限于軍事交流。但李登輝自認為美國最終會同意美臺之間架設“政府熱線”,因而對于美國的提議進行了冷處理。美臺軍事熱線問題就這樣被擱置下來。
一般情況下,都是臺軍方通過“熱線”主動向美國通報臺海局勢及大陸軍事動態(tài)。
布什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美臺軍事交流與合作不僅領域拓寬,而且層次提升。2002年3月,美臺在佛羅里達州舉行了“防衛(wèi)高峰會”,臺灣“國防部長”湯曜明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與會。美國在會上再次提出與臺灣建立軍事熱線的問題。湯曜明返臺后,向高層做了匯報,陳水扁點頭同意。這樣,臺灣軍方開始著手搭建與美國國防部之間的“軍事熱線”。去年9月臺灣“國防部副部長”康寧祥接受美國國防部“正式邀請”訪問五角大樓后,美臺軍事熱線就算正式開通了。
熱線開通后,美臺雙方都進行了多次通話測試,以確保線路暢通。據(jù)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一般情況下,都是臺灣軍方通過“熱線”主動向美國通報臺海局勢、臺軍演習情況以及臺軍掌握的大陸軍事動態(tài)等;美國國防部有時也通過這條熱線向臺灣當局了解臺軍的情況。
美國要求臺當局不得泄露任何相關消息
美國為避免刺激中國大陸以及影響美中關系改善的勢頭,要求臺灣當局不得向外泄露任何相關消息。但伽斯最終使這一秘密熱線曝光,從而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島內外媒體不僅紛紛報道,而且緊盯臺“國防部”。在媒體的追問下,臺“國防部”發(fā)言人黃穗生于9月16日表示,臺美間的交流都是在“與臺灣關系法”的構架下進行的,目前運作非常良好,但對軍事交流與合作項目以及臺美間是否有熱線存在,他都以不方便評述刻意回避。
當然,對于與美國軍事關系層次的提升,臺灣當局不僅求之不得,而且常常利用它來炫耀自己拓展“對外關系”的能力,表現(xiàn)美國對臺灣的政策傾斜。而美國則一直采取相當謹慎的態(tài)度,一方面通過擴大對臺軍售以及強化與臺灣的軍事合作,牽制中國大陸,構建對大陸的軍事包圍圈,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美中關系在反恐戰(zhàn)爭、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的關鍵時刻節(jié)外生枝。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作者:朱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