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初中畢業(yè)的小王,2013年3月份來到杭州,在餐飲店做幫廚學炒菜,他的夢想是以后開一家自己的飯店。父母和哥哥在杭多年,父母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的地方開了一個早餐鋪,哥哥在美容美發(fā)店做學徒,小王的發(fā)型就是給哥哥做發(fā)型模特時剪的。
【同期】杭州務工人員 小王
【解說】初中畢業(yè)的小王,2013年3月份來到杭州,在餐飲店做幫廚學炒菜,他的夢想是以后開一家自己的飯店。父母和哥哥在杭多年,父母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的地方開了一個早餐鋪,哥哥在美容美發(fā)店做學徒,小王的發(fā)型就是給哥哥做發(fā)型模特時剪的。
【同期】杭州務工人員 小王
(為什么放棄學業(yè)來杭州工作)不會讀書就出來了嘛 (你來杭州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這里是嗎)第一份工作不在這里 (在哪里)也是餐飲(夜市餐飲的話為什么辭職到這里)那一家工資低 (你能介紹一下工資情況嗎)工資1900(那在這一家多少)2200
【解說】像小王這樣跟隨父母到城市務工的年輕人很多,對于這個城市說不上喜愛,甚至沒有太多的印象,但是對于未來的城市生活,他們卻充滿希望。初中畢業(yè)的潘忠燦,是廣東臺山農村家庭的獨生子,現在在廣州某餐館廚房工作。他渴望扎根廣州,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
【同期】廣州務工人員 潘忠燦
(是否覺得這個城市有給機會你)有的 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
【解說】像小王和小潘這樣的年輕打工仔20歲上下,大多只受過中學教育,缺乏謀生技能,在大城市中從事低收入的工作。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前不久的一篇報道將其稱為中國的“殺馬特”現象,這些“殺馬特”青年是迷失在中國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輕移民,這種亞文化群體的人數不詳,但是在穩(wěn)步增長。
【解說】殺馬特一詞源于英文smart,可以譯為時尚的、聰明的,后來代表日韓視覺系搖滾樂隊的造型浮夸裝扮,不少明星也曾嘗試過。之后受到一些年輕的城市移民的追捧。他們模仿心目中城市人的 “潮人”形象,也許是他們立足于這個城市的初步探試。而對于這種現象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不少專家認為這體現了普遍性焦慮和城鎮(zhèn)“移民”亞文化。
【同期】廣東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員 李超海
那么殺馬特現象就是他們崇尚名牌,但是他們買不起名牌,就是他們向往消費,但是他們沒辦法出入高端消費場所,他們渴望 融入這個社會的主流,但他們沒有實力去支撐。所以在這個基礎上,他們轉而發(fā)展成自己獨有的一些消費方式和時尚符號。
【解說】《外交政策》網站的文章還提到,“殺馬特”不同尋常的時尚選擇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原因:集體疏離感,這是中國移民大潮和階層區(qū)分擴大的副產品。人們并不認為“殺馬特”的時尚感前衛(wèi)或者時髦,而是認為其廉價俗氣,從服飾上代表了這個團體在中國城市邊緣的尷尬生活。
【解說】文化缺失是很多人批評殺馬特現象的一個理由,就日本的“視覺系”和美國的嘻哈文化來說,二者都不是廉價文化的代表。反觀殺馬特,除了模仿,還是模仿,所以很難得到外界認同。
【同期】廣州市民
可能他們生活環(huán)境、成長的那些物質需要,可能不如大城市的,但是他們就想在這里受到別人的關注,受到別人的尊重,接納他們這樣子咯。
【同期】廣州市民
無所謂啊,他們又沒影響我們,沒做違法的事情、沒有危害社會,他們喜歡表達自己的一個(方式),無所謂的,又沒有阻礙其他人。
【解說】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王平從2008年開始關注青少年群體并作相關研究。他認為,“殺馬特”群體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樣可以靠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等作為社會階層躍遷的一個渠道,他們的未來也許因為父母、家庭等被固定。他認為,這個年輕的群體需要社會持續(xù)關注,并提供長久幫助,而不是造成一種人為的區(qū)隔 ,去歧視他們,把他們作為一個社會嘲諷一個對象。
【同期】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助理研究員 王平
他的一種利益訴求的表達 或者是對他的一些文化的自主性的表達 很大程度上是壓抑的 或者說不給他任何發(fā)聲權利的 在這一點上 我可以理解這些孩子為什么要用這樣的造型 這樣的服飾發(fā)型 原因是他有一個社會性的壓力 文化性的壓力去壓制他這種 社會沒有對他們的呼聲一種回應的結果
【解說】李海超認為,為了讓這個群體更好地融入大城市,社會的作用也需要強化。
【同期】廣東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員 李超海
國家的制度要不斷的改善,要為他們下一代留出機會。也就是說在農民工體制上,要終結。要建立更加合理、更加體現社會正義的經濟發(fā)展制度和社會分配制度,幫助他們以及他們后代融入城市社會。
(記者張昂 李孟飛 綜合報道)
關鍵詞:
分類名稱: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