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試點能否取得成功,考驗著這5個試點城市政府的智慧。
爽約1天之后,財政部的一紙公告,正式宣布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正式啟動。與外界之前盛傳的方案大約一致,國家將對插電式(plug-in)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在購買過程中,按照電池容量的大小,給予最少3000元,混合動力車最高補5萬,純電動車補6萬的補貼。
無疑,此舉具有代表性意義,意味著政府將鼓勵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并加快其進程。目前,國內企業(yè)例如奇瑞、長安、東風等自主品牌都已經研發(fā)出電動車、混合動力車。但受限于各種客觀原因,一直處于只掙吆喝,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益的尷尬局面。
如今,各國在電動車領域發(fā)展差距不大,但競爭已經逐漸白熱化,留給國內企業(yè)的時間并不多。從國外品牌的開發(fā)時間表來說,日產的Leaf將于2011年導入中國銷售,大眾、寶馬等車企都針對中國啟動了電動車戰(zhàn)略。如不加速推進,自主品牌必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再次處于落后局面。
對政府而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的可謂是經濟與社會的多重收益。以深圳為例,新能源計劃如按計劃實施,預計到2012年,每年可直接節(jié)約成品油約10.9萬噸,節(jié)省燃料成本約5.8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6萬噸。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可實現(xiàn)年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各項稅收收入超過百億,每年對地方財政貢獻超過30億元。
然而,在香餑餑的收入面前,新能源汽車試點能否取得成功,考驗著這5個試點城市政府的智慧。
在新浪的一份關于“新能源試點能否為消費者帶來真正實惠”的調查中,有38.7%的網友認為不能,因補貼并未直接發(fā)放給消費者;而有35.6%的網友選擇不確定,因為售后成本仍然偏高。這份調查直接反映了出了新能源車的尷尬局面。以比亞迪F3DM電動車來說,廠家指導價為14.98萬元,即使根據新能源汽車指導辦法,為補貼最高的6萬元,其市場指導價也為8.98萬元,相對F3汽油機5萬多元的售價,依舊高出不少,如何吸引消費者?在玩概念之后如何尋找實際的支撐?
況且,相對于傳統(tǒng)汽車,新能源如何實現(xiàn)便利充電的問題,依舊擺在市民的面前。從外界的聲音來看,在肯定的同時保持著觀望的態(tài)度。甚至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試點猶如“燙手山芋”。如何建設充電站等硬件投入?投入之后如何取得社會效益?
無疑,如何實現(xiàn)雙贏,將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