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地車企首先受益
根據《通知》,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為補貼試點城市,試點城市政府要建立新能源汽車商業(yè)運營模式,安排資金并出臺相應配套政策措施,對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購置和使用、電池的報廢及回收體系建設等給予支持。華泰聯(lián)合證券報告指出,預計地方政府會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有一定程度的“加碼”,例如上海、深圳,相應補貼標準會參考國家補貼和車企實際成本,雙重補貼會進一步減少新能源汽車同傳統(tǒng)汽車使用差價,加快當地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整車企業(yè)5年/10萬公里的質保標準和對整車回收的承諾,具有較高的準入門檻,會進一步擴大技術成熟度較高、先發(fā)優(yōu)勢明顯企業(yè)的領先優(yōu)勢。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實行中央補貼+地方補貼的雙向補貼,試點城市基本都有電動車企業(yè),基于做大當地企業(yè)的意愿,試點城市一般會傾向于支持當地車企的發(fā)展,因此屬地車企將首先受益。受此影響,受益公司預計上海主要為上海汽車、長春主要是一汽集團、深圳主要是比亞迪、杭州主要是萬向、合肥主要是奇瑞和江淮汽車。
此外,申萬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姜雪晴指出,《關于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有關工作的通知》新增了 7個試點城市,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除原13個示范城市外,新增天津、?、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等7個試點城市,財政部通過省級財政部門將示范推廣補助資金預撥給試點城市,補助資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試點城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并報財政部備案。受益該政策的主要車企是宇通客車、金龍汽車等。
節(jié)能汽車補貼疊加
除電動車企外,低排量車廠商也將受益!丁肮(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節(jié)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實施細則》明確,將發(fā)動機排量在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xiàn)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納入“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對消費者購買節(jié)能汽車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對此,華泰聯(lián)合的報告指出,參考工信部公告各款車型綜合工況,目前大體滿足補貼要求的車型有:一汽高爾夫1.4;長安奔奔mini、悅翔、嘉年華、馬自達2;上汽雪佛蘭;江淮同悅、悅悅,因此受益面相對較窄。但由于此次補貼看“輛”不看“價”,對長安、江淮等自主品牌車企的吸引力更大,補貼政策的出臺也一定會促使企業(yè)提高技術水平,率先達到或已經達到補貼標準的企業(yè)將處于競爭優(yōu)勢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政策首次增加了對柴油乘用車的補貼,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所屬主要車企江淮汽車、云內動力、東安動力等將受益該政策。中金報告指出,柴油轎車燃油經濟性較高,已經成為歐洲主流產品,我國乘用車柴油化比例目前不足1%,此次補貼有利于柴油乘用車在國內推廣。上市公司中云內動力為國內主要的柴油轎車發(fā)動機供應商,雖然其現(xiàn)階段主要以1.9L產品為主,1.6L產品僅匹配海馬和福田等企業(yè),但此次政策扶植有利于其產品序列進一步鋪開,并推升其轎柴產品銷量。
電池行業(yè)分享蛋糕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通知》可以看出,我國新能源車發(fā)展的技術路線基本上確立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為中期發(fā)展目標。根據補貼標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使用鎳氫電池為主的輕度混合動力汽車補貼額度僅為3000元,由于其成本大約在3萬左右,因此 3000元的補貼可謂杯水車薪。對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補貼力度要遠高于中度和輕度混合補貼力度,表明決策制定者希望在電動車領域追趕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借此提升未來我國汽車工業(yè)的競爭力。
本次試點的補貼標準根據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受制于容量限制,鎳氫電池未來發(fā)展空間較小,因此可插式和純電動將主要走鋰離子電池路線,由此鋰電池產業(yè)發(fā)展速度更快、市場空間更大。
華泰聯(lián)合報告指出,新能源產業(yè)的價值鏈將圍繞最為核心的電池業(yè)務展開,向上延伸至鋰資源,向下延伸至電機、電控和整車企業(yè)。中長期看好在純電動汽車產業(yè)鏈上具有核心資源和技術儲備的公司,依循“有跡可循”的原則,看好西藏礦業(yè)、江蘇國泰、新宙邦、曙光股份、萬向錢潮,我們認為這幾家公司在產業(yè)鏈上具有比較明顯的先發(fā)優(yōu)勢、核心技術,是目前較好的投資標的。
對此,招商證券的汽車行業(yè)分析師范玉琢指出,動力電池和充電站的標準化對企業(yè)進行產品研發(fā)和消費者使用具有重大意義,應及時推出,避免各企業(yè)和地方政府各自為戰(zhàn),消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資金。從消費者使用成本考慮,國家補貼力度目前尚不足以覆蓋新能源汽車的高成本,地方政府的額外補助力度短期內將決定當地新能源汽車銷量。
參與互動(0) | 【編輯:陳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