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在《早報星期天》,李慧玲在文章中提到華文教師如何發(fā)揮“百折不撓”的精神。確實是如此。要做好這份工作,他們就必須有熱情,也要堅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信念,以竭盡所能地爭取所可能達到的效果。因此,我在此要向他們致敬。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協(xié)助他們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了解社會的變化,并且?guī)椭麄儗W習新的技巧和設計教材,以能夠好好教導跟過去不同的學生。
我們現(xiàn)在已不能回到《聯(lián)合早報》一些讀者和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念書的時候。當年我們的整個環(huán)境都是華文環(huán)境,所有的科目都用華文來教,學生之間也用華語交談,整個體系已經(jīng)假定學生都已懂得華文,課堂里教學的目的只是讓學生的語文水平精益求精,讓他們學習更多詞匯,并了解文學、成語和典故等,把學生們培養(yǎng)成有文化、有學問的讀書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條件了。
我們要設法在一個講英語的環(huán)境中,把全人口的華文和其他母語的水平維持在足以在工作上應用的熟練水平。然而,對一門語文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也要看個人的語文能力和語文背景,以及家庭背景。一些人能夠達到幾乎相當于第一語文的水平,可以加入雙文化課程,但是大多數(shù)人都應該能達到實際使用的水平,其中一些是來自講華語家庭,一些也來自講英語家庭。因為許多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學生,實際上也有很強的學習語文能力,其中很多的高級華文也考得很好的成績。
但是,一些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學生,學習華文時無論作出多大努力,都會面對很大的困難。他們在學校的學業(yè)成績可能一般都比較弱,但并非全都如此。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和一般學術能力的直接關聯(lián)并非那么密。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學生很聰明,學習華文卻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們必須為這群學生設定比較實際的教學水平,以此作為學習目標,而不會把其他學生的水平都拉低。這正是我們設立華文B課程的原因。
為此,我們有必要適應語文背景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各類學生,為他們量身定制特別的教學法。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現(xiàn)實,并以此為基礎去使我們的制度成功。
每個人要學好一門語文,都必須付出努力,這不可能是個輕松的過程。你不可能只是在洗澡時聽聽華語流行歌曲,或者以為每晚看電視肥皂劇或綜藝節(jié)目,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掌握這門語文,既能聽又能講。你必須付出心血努力記住一些詞匯、語法和表達方式。我們應該盡量讓學生多學一點,因此他們始終都會面對學好的壓力。然而,學生所付出的努力也必須是實際和合理的,并且要與他們的能力相稱,而學生所能達到的水平,也會因人而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